广宗县篆刻家刘永清:在印章中看到艺术
2013年4月11日,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在浙江绍兴举行颁奖典礼。刘永清拿到了篆刻组佳作二等奖,成为河北省唯一一位成功入围此国家级书法艺术最高奖的领军人物。
榜单没揭晓前,还有各种传闻,这样大的奖项到底会花落谁家呢?或许是吉星高照,福从天降,一夜之间,刘永清就榜上有名了。赢得这样偌大的荣誉,作者的感受亦或与莫言获得诺奖的心情是一样的。他说他要继续创作,艺术无止境,就算给他200岁的寿命,也总觉得还没学完。
中国篆刻是被列入世界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门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一方印中,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谓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至今,刘永清研习中国篆刻已经有20多年。他说这20余年,兴趣和爱好是他最好的老师,丝毫没觉得苦和累,反而一直乐在其中。2011年,是他人生事业的分水岭。他停止了一切忙活在外的生意和工作,回家一心一意研究起篆刻艺术。切断自己支撑经济来源的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艺术中,这需要怎样的胆量和决心?他感觉自己那时也是很有压力,最大的担忧就是害怕不能担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但为了在篆刻的艺术中闯出自己的一方天地来,他一狠心还是坚持下去了。那样的一段日子生活有些拮据,但是每每想起走在为梦想而奋斗的路上,又是何等地快乐和美好。
采访中,刘永清简单向我们演示了刻一方印的过程:在小小的石头上,以刀为笔,他说刻法讲求稳、准、狠,下刀要实。精雕细琢之后,一个印章模样的模型就出来了,蘸上印泥,在印纸上就有了初步的印稿,拿起镜子,可观到正面字效果。
他创作的“美人手饰侯王印”、“重信以得之”在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中获得颇多赞誉。尽管多次获奖,金石累累,刘永清仍然觉得自己的学养还不够丰厚,他说天赋并不十分可靠,唯有学然后知不足,艺术不是哗众取宠的东西,是一个人不断修行的结果,也是人生阅历、综合素养的沉淀。治印如果只在技法层面打转转,是不会有太大进步的。中国篆刻最终还是要植根于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这样创作出来的东西才会有意味,彰显饱满的生命之力。
生活中的刘永清,很喜欢用“沉静”来形容自己当前的状态。他不喜欢繁琐的东西,爱好简单随性。很少出门的他,完全沉浸在艺术中,每天泡上一壶茶,然后开始上网关注篆刻动态,一般都是下午才开始刻印,有状态时就多刻几方印,没状态可能好几天也不会动刀刻印。与闪耀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篆刻家比,他觉得呆在小县城反而能更好地静下心来搞创作,没有攀比,没有急功近利,诱惑更少。他说艺术创作急不得,就像攥在手里的一把沙子,你越是着急使劲,失去的也就越多,凡事尽力而为,顺其自然就好,所有的名和利都是艺术的附加值。
当篆刻艺术成为刘永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时,他更加深刻地体悟到艺术的魅力与价值。他看《中国好声音》说:“虽然我不懂音乐,但是艺术的东西是相通的,我凭直觉就可以判断谁唱得更具水准。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艺术,炒菜也是一门艺术,不同的刀法,不同你的火候炒出的菜感觉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