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艺术作品鉴赏
中国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美术教育家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生于山东省高唐县贫苦农家,自幼受到家乡传统文化之熏陶,走上了艺术征途。
1918年有幸得识徐悲鸿大师,得授西画技艺。 1919年投入五四爱国运动由聊城艰辛赴京,参加了六月三日的活动后留居北京,入北京大学之“留法勤工俭学会”并于中文系旁听深造。 1922年考入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专修西画, 1923年拜师齐白石大师门下,成为齐派艺术第一位入室弟子,由此探索“中西合璧”改革中国绘画之路。当时以夜间租拉洋车之艰辛收入维持生活与学艺,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92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应邀执教,并发起组成“中西画会《吼虹社》”,与同仁共同冲破陈陈相因的画坛时弊,创造新时代之画风。 1930年应林风眠校长之邀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画教授,率先将齐派艺术带到该地,并首创以“传统文化之综合的写意之戏——京戏”引进高等美术教育。以罗丹派雕刻启示学生理解“写意手段过程之美”。尤以亲领学生“到大自然里找画稿”而突破了轻写生重临摹的教学模式,开创了写生为本,临摹为用,大胆创造,示范教学的新风。更以关注国家命运,同进步学生贫困学生休戚与共的言行,树立了正义仁厚的师长风范,因而以 “赤色教授”之嫌为校方当局所不容,1935年愤然北上。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以忠义之心救国之志参加了北平地下抗战工作,被日寇以“通八路”之嫌逮捕入狱,酷刑之下,未招一字,高诵文天祥《正气歌》。侥幸出狱后仍以卖画资助抗战,此时作画,每寓抗敌之义。 抗战胜利后应徐悲鸿院长之邀任教于北平国立艺专。新中国建国之后,得毛主席亲笔书信并派秘书看望之莫大关怀,李苦禅先生遂于中央美术学院担任中国画系教授等工作。亦曾任中国美协理事与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李苦禅先生是中国写意花鸟画历史上,继宋代法常、明代徐文长、清代八大山人、吴昌硕与近代齐白石之后的又一位统领时代风范的大师。其爱国精神、刚毅性格与 “一洗万古凡羽空”的雄鹰意象,给青史留下了浓重的一页。早在1928年齐白石就预言“苦禅仁弟画笔及思想将起余辈,尚不倒戈,其人品之高即可知矣”。 1950年又在李苦禅的画上题道“雪个先生(即八大山人)无此超纵,白石老人无此肝胆。” 徐悲鸿先生则题 苦禅先生画道“天趣洋溢”“活色生香”。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著文写道:“苦禅老人的一生,我听到过许多传说,在我的头脑里,他仿佛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歌德曾引过一句拉丁诗:“人生短促,艺术长存。”我知道这并不是说任何艺术,而是人民所肯定的艺术。苦禅老人的画就是这样的艺术。”
1986年6月11日李苦禅纪念馆在山东省济南市趵突泉公园万竹园内建成,藏有李苦禅家属无偿捐献国家的苦禅大师作品及收藏品四百多件、生活与工作用品多件。
2006年9月16日李苦禅艺术馆在李苦禅故乡山东省高唐县落成并开馆,藏有李苦禅家属无偿捐献的苦禅大师作品及收藏名家作品百余件,以及家属提供的大型仿真复制之苦禅大师作品80多件,生活与工作用品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