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曾被利用
这是一个特别的摄影展:展出的作品和资料全部出自日本人之手,体现的却是日本曾经的侵华罪证。“日本帝国主义从19世纪末开始了战略扩张,多次对华进行了带有殖民主义性质的大规模摄影考察、影像采集活动,并全面系统地记录了1894年至1945年期间在华的所有战事和动乱。 ”谈起这个名为“历史不容忘却——1894 - 1945日本对华影像采集的研究”的摄影展,作为策展人的著名摄影人曾璜介绍道。他同时表示,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对日本将摄影作为殖民工具的历史了解不多,也不曾掌握这批浩瀚的影像资料。如今,当这其中的100多张照片和几百本报刊画册终于来到中国公众面前时,我们可以从中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影像的占领” 。
这些照片都明确记载了军事要素,特别是对时间的记载几乎精确到了分钟
正在中国摄影展览馆展出的这个展览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以重要战事为节点,展示目前所掌握的1894年至1945年日本在华重要的摄影活动和出版物。展览展出的最早的一批影像,是出自日本军方“从军写真班”拍摄的《甲午战争海陆战战地写真摄影》集(1894年)和《甲午海战写真相册》 (1895年) 。
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数千年关系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从此开始,日本侵华活动和中日局部战争持续不断。这两批摄影资料,就是日方对此次事件的一个真实记录。 《甲午战争海陆战战地写真摄影》共108张,由日本军方摄影师按战争进程的时间顺序,拍摄记录了日本侵华主力第二军参与的重要战役。册中照片题材广泛,不仅有大场景和战争场面,也有人物和事件特写。 《甲午海战写真相册》共80张,极为珍贵地记录下中日甲午海战的场景。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这些照片以中日两国海军威海卫决战为主要内容,包括了日军主力第二军、两军重要军事要地、主力军舰,以及威海、旅顺、大连三地的影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照片都明确记载了拍摄时间、地点、方位、人物或部队番号、事略等军事要素,而时间的记载几乎精确到了分钟。这正是日本以摄影为侵略工具进行的军事行为。 ”曾璜说。
日本在中国进行大规模影像采集活动,对中国的各个方面调查之严密令人“震惊”
日本侵略者的“用心” ,还有着更为让人惊讶的表现。
《亚东映画辑》是日本的“满蒙映画协会”于1924年9月开始在大连出版发行的摄影集,每月围绕特定的主题发行照片10张,内容涉及中国的方方面面,至1942年持续发行了19年。 《映画辑》曾以日、中、英三种文字出版发行,照片大小约10×15 cm,正反面各一张装裱在21×30 cm的卡纸上,每张照片配有详细说明,涉及标题、拍摄地点、情况简介等。在形式上与《映画辑》几近相同的还有《满蒙大观》和《亚细亚大观》 ,共计发行照片4000张以上。在展览现场可以看到,有关天文、地理、矿产、森林、地质、水利、交通、社会、历史、文化、建筑、食物、人种等几乎所有的战略资讯,这些照片都做了尽可能详细的记录与呈现,所有参观者无不对此感到“震惊” 。
据曾璜介绍,目前掌握的资料表明,早在19世纪末,日本就曾对中国进行过系统的影像采集,于1901年出版了13本一套的分省系统介绍中国的摄影集《支那文化史料》 。“有学者研究表明,日本为达到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的野心,向中国派出了探险家和学者,对中国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严密的调查。日本摄影师多次对中国进行了摄影考察活动,并出版有大量的画册。这种对华大规模影像采集活动,在二战前达到了顶峰。同时,他们通过媒体向国民介绍中国的情况,以唤起人们对中国的关心,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社会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