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文玩艺术 正文

跨国热销却面临失传的徽墨

人民书画网  2015-08-03 07:03:03 阅读:
核心提示:

  “如今,所有的文化遗产或多或少地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作为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我的工作就是不让文化遗产走进博物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周美洪21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出身徽墨制作世家的周美洪,1979年8月子承父业进入老胡开文墨厂工作,研制生产成套的“集锦墨”。1984年,徽墨研究所成立,周美洪参与 徽墨制作技艺的深层次探讨和研究,后被评为工艺美术师,1992年任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厂长、徽墨研究所所长,开发研制超细油烟松烟墨,其代表作有《李廷珪 牌超漆烟墨》、《李廷珪牌宝墨》、《贡墨》等。

  一锭墨、一方砚、一管笔、一卷纸,文房四宝,自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和收藏家的至爱。在“中国徽墨之都”安徽歙县,周美洪几十年间默默为弘扬徽文化、为传承徽墨技艺坚守着。

  为做好传承工作,他亲自在歙县成立的黄山首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传习所”任教,培养了数百名学员。周美洪还和当地的行知中学合办一个砚雕班,为学员提供所有学费,条件是毕业之后到歙砚厂工作5年。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徽墨、歙砚行业后继乏人的问题。

  如今,周美洪的徽墨生产公司拥有150多人,一年营销额在1500万元人民币左右,产品多销往日本。“销路不愁,企业这几年的效益算比较好的。特别是搭‘一带一路’顺风,徽墨的东南亚市场逐渐扩大,徽墨的销路打开了局面。”

  “但远销海外的徽墨,如今却同样面临着传承的尴尬局面。”在谈到技艺传承时,周美洪摇了摇头说,制墨原料与从业人员越来越少是传承问题最主要的原因。

  徽墨在烟熏、火烤和捶打中诞生,传统的制墨程序,有配料、做墨、修墨、晾墨、描金等11道工序。周美洪给记者现场演示了徽墨制作过程,他笑着说:“繁杂的徽墨制作更是个体力活,而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挣些轻巧钱。”

  周美洪说:“传承这种东西靠哪一个人、哪一代人都不行。”把这种工艺传授给不同年代人,才是让这项技艺不间断地传承下去最好的办法。另外,要吸引更多的人从事这项技艺,国家要提高在一线工作的技师们的待遇,承认一定的社会地位。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徽墨和歙砚的市场需求肯定是越来越大。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并解决好技术传承的问题,徽墨和歙砚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周美洪盼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徽墨、歙砚行业发展的接班人和生力军。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