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企业收藏 正文

在寂寞中守望的艺术门类

人民书画网  2015-10-28 11:04:58 阅读:
核心提示:

  比起抽象的 20 世纪上半叶和观念主导的 20 世纪下半叶艺术来说,亚洲藏家对摄影的接受度可能更高一些,跟着怀旧直觉走的中国藏家更是如此。(图:Photo Shanghai 作为如今亚洲唯一一个摄影博览会,似乎有前途开拓甚至可能如主办方之愿,“教育”出某种以上海为中心的新兴市场——尤其在税务问题因为交易额不那么高,并不至于让藏家望而却步的情况下)

  Photo Shanghai 今年才办了第二届,但它作为新博览会的感受却并不强烈,很可能因为国际展览中心的场地以往在这个时间会举办已经不存在的当代艺术博览会 SH Contemporary。对我这样并不从事艺术品买卖的人来说,虽然明白这两个展会的性质与规模均不同(毕竟,摄影的纯买卖价值比起当代艺术要低得多),却没法不感到一丝怀旧。SH Contemporary一直到两三年前还是上海唯一的当代艺术博览会,我对它有某种意义上的好感,因为它让我想起纽约的军械库博览会——同样在大而无当的空间举行,每走几步就有个品牌 VIP 休息室,画总是挂得歪歪扭扭挤作一团,门口不远的地方一定停着赞助商的汽车,加上门票便宜,看热闹的人头攒动的场面具备一场集市应有的气味。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像现在一样熟悉艺术博览会的商业模式。然而这两三年内,艺术博览会好像成为了本市的新兴行业,与 Photo Shanghai 同一时间在西岸有同样只办到第二年的艺术与设计博览会。11 月规模愈发庞大的 Art 021 从去年在外滩源的场地今年也会“升级”入上海展览中心,加上商业地产老板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近年来热衷于收藏艺术,艺术与商业的关系也好像理所当然了。这样浓厚的商业气氛下,出现了 Photo Shanghai,一场总交易额也许(我猜测)不超过西岸一张画的艺术博览会,不得不有点让人尊敬。

  摄影发烧友,就我观察,与当代艺术爱好者虽然有所重叠,却并不完全是同一群人。从事摄影艺术的画廊少,像北京的三影堂或者伦敦的 Atlas 那样纯粹经营摄影艺术的机构全世界范围内都屈指可数,二级市场更是次要。据苏富比的数据,2014 年 4 月到 2015 年 4 月之间,摄影部每场拍卖总价最高在 50 万美元左右,与之相比,当代艺术场次基本都在两三百万美元以上。买卖摄影作品与买卖其他具有收藏性的艺术品(油画、雕塑、纸上作品为主)和装饰品非常不同。摄影作品是印刷品,因此具有不唯一性。大多数市场上出售的摄影作品都是印数少则几幅多则上百幅当中的一幅,同时,画廊作为卖方通常不提供装裱,你可以想象对藏家来说不仅缺乏买到什么大画或者巨型雕塑的神圣感,也很难有立竿见影的二级市场价值。更不用说摄影作品里几乎没有古董,且在互联网时代,下载摄影作品的大图实在太容易。

  今年 Photo Shanghai 上出现的一个比较好笑的故事是一家国外画廊带来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拍摄的旧上海。这家中文不太好作风也有点随性的画廊标签上写出了“国民当”的错别字以及“1944 年上海被制服”的神翻译,引来大量围观群众。这些老照片自然对上海人有特殊意义,然而它们是布列松非常有名的作品,早已被反复印成不知道多少种印刷品(比如书),我很难想象销售成绩会很理想。这届 Photo Shanghai 上至少有三家机构在出售布列松不同时期的作品,对大师级艺术品来说简直是白菜价,最贵也不过几万欧元。

  摄影作品的另一个问题是摄影并不只是一门艺术,它本身有一定的实用性。现在说这个可能有点无聊,毕竟这是个金融投机的时代,但艺术品早年具有收藏价值的一大原因是它除了好看以外没别的实际用处。然而摄影有所不同。Photo Shanghai 上除了布列松、荒木经惟、森山大道、马丁·帕尔、张克纯等摄影艺术领域广为人知的名字,出现得最频繁的还有时尚摄影。玛丽莲·梦露或者碧姬·芭铎早年时尚杂志上的硬照可能以海报的形式出现在很多男青年的床头,也可能启发了很多时尚爱好者,但作为艺术品的属性有点牵强。不可否认,摄影爱好者多崇尚高制作成本的产品,好在 Photo Shanghai 上商业摄影的数量总的来说控制在合理的比例之下,通常媚俗的建筑摄影和大画幅景观摄影也相对吸引眼球,这次展会上我并没有看到多少。摄影界具有某种标杆性的马格南和莱卡各自有展位,虽然马格南和莱卡本身与艺术没有多大关系,从事的也不是摄影艺术品的买卖。

  此次 Photo Shanghai 的重磅展览是高古轩画廊的塔林·西蒙(Taryn Simon)展览,一组相当繁复的詹姆斯·邦德主题摄影作品,整个作品名字叫《西印度群岛之鸟》,题意来自鸟类学家“詹姆斯·邦德”本人,邦德小说作者伊安·弗莱明用了他的名字。这组拍摄邦女郎、邦手枪、邦道具和邦座驾的作品数量之巨,技法之精妙确实值得惊叹。以买卖为目的博览会上,通常展览属性略弱,摄影作为当代艺术一部分,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单张作品,而是作为整体的观念性。引起我注意的观念艺术家还包括一位相对冷门的瑞典艺术家斯坦纳尔·克里斯滕森(Steinar Christensen),他层次丰富的看似景观摄影的作品当中包含了镜面反射的概念,通常把周遭的环境直接融入到画面当中。另一位有趣的艺术家来自一家叫“Voila!”的志趣显然很不主流的洛杉矶画廊,他们带来了巴黎艺术家托马斯·苏比提尔(Thomas Subtil)。这些作品在我看来具有当代艺术属性,价格也算得上便宜,似乎是入门藏家可以考虑的东西——虽然“入门藏家”好像也不是以价格划分的。

  不过从另一种意义来说,真的收藏摄影艺术的藏家可能动机更单纯,并不是出于倒卖投机的目的。Photo Shanghai 作为如今亚洲唯一一个摄影博览会,似乎有前途开拓甚至可能如主办方之愿,“教育”出某种以上海为中心的新兴市场——尤其在税务问题因为交易额不那么高,并不至于让藏家望而却步的情况下。毕竟比起抽象的 20 世纪上半叶和观念主导的 20 世纪下半叶艺术来说,亚洲藏家对摄影的接受度可能更高一些,跟着怀旧直觉走的中国藏家更是如此。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