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展诠释空影概念
由三远当代艺术中心主办的“四界”艺术展,于2015年11月3日在天津三远当代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由段天然、彦风+吴帆、余春娜、张小涛四组当代艺术家为观众带来互动装置、实验影像、绘画等数件艺术作品。
关于《物自体迷宫》段天然这样阐述:科学与艺术的最大区别在于科学是实证主义的,容不得半点虚构,好在艺术不用,艺术家可以把对科学的想象投射到艺术作品中,形成自己的宇宙。然而艺术却解决不了艺术自身的问题,艺术家又只能回过头去向科学和哲学寻找答案。《物自体迷宫》的创作过程,便是这样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
彦风+吴帆的《自问自答》由物理互动的书页和数字投影两部分构成。
作品分别从物理的互动角度以及语言的概念角度探讨“问题”与“答案”的关系并以此隐喻现象。视频投影文本内容来自于懵懂儿童的随机天真的提问,且只有问题而无答案。通过这样一种看似荒谬的问题搜集与呈现,来探测人类思维的边界和轮廓,同时也借此隐喻当代现实世界的人类处境。问题既是探寻世界的开始也构成了人类知识的一种形式。
余春娜的《梅》《兰》《竹》《菊》作品中四个人物属于四个段落在统一交错中反复重复简单的动作,这种动作传递出来的固定信息将引发出一种自由遐想的空间,没有叙事、没有隐喻,只是自然的呈现,通过狭小的封闭盒子空间中完整的人来改变我们对于空间关系的再认识,希望作品呈现出来时能够不由自主的产生出一种使我们安静下来的磁场,使我们能深入地其中被吸引,屏气凝神地进入创作者的场域。
《须弥纳芥·6粗》作品内容以水熊开始,这种生物据科学家证实可以在极强的辐射环境下存活,或在宇宙空间里也能生存,为什么自然之中会出现这种生命是让我很感兴趣的问题,后面乌贼、虾、引擎、的出现也是一样。我们拥有了自我意识,看到了自然规律,创造了这些人工的物体,这些也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么?宇航员,一手拿着法杖一手拎着水壶,在拥有了科学技术、宗教信仰、文化的我们,能够证明怎样的生命意义?
“四界”艺术展 现场“四界”艺术展 现场
张小涛的“三千世界”是来自佛教的一个术语,佛教有“大千世界”、“中千世界”、“小千世界”之说。我想在这个作品中讨论多重时空的相遇和重组,微观与宏观、时间与空间、生命与记忆交织的多重世界,生活中很偶然相遇的人和事,我们往往分不清楚到底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在盗梦空间?还是在记忆中?这是DNA的密码吗?
“三千世界”是解构也是建构,我们都是在这些微观世界的又一次又一次不期而遇而已,我们观察蚂蚁时有一种俯瞰苍生大地的视点,飞机上俯瞰大地和人类,真的和观察蚂蚁有极为相似的观看经验,这是无穷循环和往生吗?
张小涛的《空影》无论我们是如何的来看待这些时间与空间的分解与延展,这里是一个循环和重组的世界。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中,这是又一个幻影的剧场吗?我们处在在每一个万花筒的转盘中,有戏中戏和画中画的“重屏”的幻觉,宇宙、人、蜜蜂看似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中,有无尽的平行、相交、背离、置换,未知游戏又开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