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异形碟碗赏析
唐、宋六百年,四川是全国政治、经济相对稳定和发达的地区。其间,当四川以外地区发生外敌入侵或内部动乱之时,四川常常是中央朝廷和难民躲避战火的安生之地。这样的历史背景,意味着四川原有的陶瓷文化必然受到南北各地陶瓷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川内外陶瓷工艺技术的交流、融合,从而使唐、宋时期的四川陶瓷更加绚烂多彩,具体表现就是,集全国各地陶瓷风格于一身,无论是器型、釉色、品种、工艺,都有与某一名窑或某一窑系相似的产品。除此之外,四川各瓷窑还有一些川外不太常见的特殊的瓷器造型,既体现了四川陶瓷工艺的地方特色,也展现了四川陶瓷工匠面向市场需求而具备的创造性意识。
多年前,笔者同一些藏友在一民间博物馆交流时,馆主符先生曾拿出一件形如半边葫芦状的大水瓢,让大家鉴评。几乎所有上手过的藏友均认为,这不是圆形水瓢烧变形的产物,而是窑工有意而为之。这样的水瓢实际上,在倾倒水酒等液体时,更方便可靠,液体不容易抛洒、泄漏。
十多年过去了,笔者在收藏实践中发现,唐、宋时期,四川各瓷窑不仅烧制了与普通圆形水瓢有异的半葫芦形大水瓢,而且,也生产了半葫芦形的小水瓢和椭圆形碗、碟等瓷器。
图1是一只唐代成都青羊宫窑生产的半葫芦形小水瓢。这个小水瓢是修坯工在圆形碗陶坯的基础上,用右手捧护着碗外壁,用左手的拇指与中指、食指配合相互捏制而成。此器器型规整,合乎比例,旁边看不出一点儿挤压痕迹;水瓢内底的五个垫烧痕,表明是同类器型重叠垫烧而成。如果,这件器物在烧成过程中变形,那么瓢口的两边一定会发生粘连,而导致失败。
图2是唐代四川各窑口均有生产的锅盔碟灯盏。作为四川人普遍喜爱的食物——锅盔,从古到今,都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所以,锅盔碟灯盏也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根据笔者在古玩市场所见,可以肯定,圆形锅盔碟灯盏存世居多,椭圆形锅盔碟灯盏极为少见。古玩市场上,一般藏友遇见此类器物,常常不仔细研究、磋磨,往往误认为是烧夹扁了的次品。其实不然,椭圆形锅盔碟灯盏在实际使用中,更方便把盏中暂时不用的剩油倾倒回油罐,使燃油减少浪费。其制坯工艺则是在圆形锅盔碟素坯基础上,用双手均匀使劲将其捏成椭圆形的。
图3是宋代成都琉璃厂窑生产的酱黑釉彩绘花草纹椭圆形碗。这种碗的制坯工艺与椭圆形锅盔碟灯盏相似,由于器型大一些,胎薄一些,将圆形改制为椭圆形应该更容易一些。笔者推想:这种椭圆形碗多用于盛装酒水,当古人开怀畅饮、大口饮用酒或水时,酒水不容易从嘴的两边流下,岂不妙哉?
笔者认为,上述具有四川特色的唐、宋瓷器,是古代陶瓷工匠独具匠心的发明、创造,充分体现了古代陶瓷工匠的智慧和使用美学的理念。
上述器物如果是在烧造过程中,或者是由于所烧器物相互挤压,或者是由于器物本身坯体含水量过高即湿度过高,导致变形,通常烧成后的产品,要么是瓷器上有粘连,有疤痕,要么是器型变得不规则,不合比例,没有协调感和美感。这类烧造过程中的次品一般是不会进入消费市场的,而在窑址所在地是很容易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