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与影像中的历史痕迹
近日,由唐山学院工会组织,图书馆承办的2015全校师生共读一本书“品书味”活动顺利结束了,本次活动主题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院精心选择反映被尘封的冀东抗战先驱李方州、欧阳波平等浴血长城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城证明》,向全院教职工推荐阅读,经过两个多月的征文、品读、评审,共评出《不能忘却的记忆》等12篇优秀稿件。
《长城证明》由本报副总编董连辉创作,这本书激发了全院教师的阅读热情,反响强烈。本次活动共征得稿件39篇,经过评委认真评审,共有《不能忘却的记忆》、《英雄悲歌——真正的文明离我们还有多远》、《英雄叙事与表达:从历史李方州到文学李方州》等12篇分获一、二、三等奖。
社科系教师张百霞说:“《长城证明》很多章节让我泪眼模糊,我所生活、成长的家乡正是李方州及众多无名英烈战斗过的革命老区,我感到无比亲切。读罢《长城证明》,我再次掩卷而泣,既被英雄光明磊落的胸怀与崇高的人格品质所折服,又为英雄毁家纾难、壮烈捐躯而痛惜,更想为先烈身后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而呐喊:历史不能忘、英雄不可辱!”张百霞认为,这本书最大亮点是以真实故事为蓝本。为挽救民族危亡,李方州这位曾经的富家子弟、儒雅的教书先生,逐渐成长为长城、滦河一带的抗战传奇人物、地方党组织的重要领导人。1942年被叛徒出卖,李方州壮烈牺牲,将美好的生命定格在了青春年华。“令人震惊和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位曾经威震四方、享誉迁安的抗日英烈,竟因种种原因,未能安享烈士的荣誉,身后孤寂无名。还有多少李方州这样的无名英烈未见天日?我们究竟应该如何修史问道?安享和平安宁生活的我们,良心可安宁?我们民族的责任和担当在哪里?阴霾难遮岁月,红日总要升空!”张百霞激动地说。
文法系教师王子海感慨地说:“历史不会改变,文学可以再现,《长城证明》以一种对历史负责、对个体的负责的严肃与认真将历史主角与文学主角李方州同时推向我们,它催促、证明、呐喊,将所有关注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的神经再次激荡,或是屈辱,或是悲伤,或是振奋,或是激扬。”
据了解,自2014年起,该院全校师生开展共读一本书“品书味”活动,每年一届(次)。今年的“品书味”活动得到了院图书馆、工会、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宣传部通过校园网和微信平台,为活动做了推广报道。图书馆信息部作为承办方,认真策划活动方案,仔细遴选图书,积极联络各工会分会,组织征文和评审。各工会分会积极响应。社科部工会主席陆红、会计系工会主席付春娟亲自组稿、传稿;姚峰、秦国兴等系部领导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仍抽出时间,亲自撰写稿件。该院主承办方负责人表示,通过全院教师阅读《长城证明》,希望人们的心热起来,驱逐社会麻木冷漠的精神阴霾,永远铭记李方州式的众多无名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