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拍卖讯息 正文

何种收藏少风险?

人民书画网  2016-02-29 11:51:02 阅读:
核心提示:

  张大千“调皮情信”高价成交再掀信札热,专家认为:

  近日,张大千的“调皮情信”在网络走热,并在拍场以超估价百余倍之价成交,使得信札热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近年信札的走热在艺术市场深度调整下仍然坚挺,屡屡爆冷并频频高价成交的现象开始引起行内关注,精诚所至拍卖总经理陈绮雯称,“在市场如此深度调整下,信札却屡屡爆冷,值得我们做更深刻的观察。”而岭南美术馆副馆长关坚表示:“收藏关注名人信札是收藏领域趋于成熟理性的一个信号。”中财大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也持乐观态度:“目前的情况并不盲目,信札收藏自古到今都很受追捧。名人信札没有太多风险,只要不假的,就可以去介入。”

  关注名人信札是市场趋理性的信号

  “你的长头发剪了没有,做梦都看你在梳头,我是多么喜欢你的长头发唷。”一件张大千曾经写给日本山田小姐的情书前几天亮相拍场,这一信札最终以38万元人民币落锤,虽然成交价格相对于这两年的其他信札并不算高,但信札“调皮”的内容倒是引起了广泛的热议。也许,信札的魅力正是这样,在近年逐渐被发掘了出来。

  而在同一场拍卖中,张大千写给山田小姐的另外两封情信则以86.25万和80.5万元成交,超估价百余倍。

  “去年秋拍和今年夏拍,都有爆冷现象,最后成交价均比估价超出十多倍。”陈绮雯说。

  前年春拍,钱钟书私人书信手稿遭拍,其夫人杨绛表态强烈反对拍卖进行,并诉诸法院,“名人书信频繁拍卖”近年在拍卖圈不绝于耳,也由此引发公众对于书信的文物价值、隐私性质的激烈讨论。

  陈绮雯称:“信札热已经持续四五年了,但是在市场如此深度的调整下,它的市场却仍然那么坚挺,成交率那么高,而且屡屡爆冷,这个就值得我们深刻观察。”关坚则认为:“信札的走热,说明收藏界开始真正关心学术了。一些具有社会学、历史学及专业学术研究价值的稀有信札十分值得收藏,升值潜力也十分巨大。收藏关注名人信札是收藏趋于成熟理性的一个信号。”

  梁启超信札高价成交催热市场行情

  信札具体从哪一年开始走热,已无从考据,但不能否认的时候,2009年《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以554.4万元成交成为信札市场走热的强大信号。此后,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民国名人信札的拍卖与收藏也迎来一个高潮。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各大拍卖行都不约而同增设了“纪念专场”,例如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推出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名人墨迹专场”、2012年北京匡时推出的“南长街五十四号梁氏藏重要档案”专场拍卖、2013年中国嘉德推出的“凝望百年——政坛、文坛、艺坛名人翰墨留韵”专场拍卖等,将市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将手稿和信札从“配角”变成了“主角”,晚清至民国时期名人书札、手稿成为藏家抢购的热门藏品,价格步步高升。

  2011年,西泠拍卖在秋拍中推出了郭沫若致日本文求堂的书简230封,包括信封,1800万元起拍,最终以2415万元高价成交。

  2012年1月8日,在南京经典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 1965年高二适致章士钊关于《兰亭序》论辩的一通信札及名家题跋长卷,以563.5 万元成交。梁启超关于梁思成、林徽因文定礼的信札以379.5万元成交,创下中国近现代信札单封成交价的世界纪录;梁启超反对袁世凯称帝的2页信札,以25万元起拍,最后以356.5万元成交,单页超过170万元,创出中国近现代信札单页成交价的纪录。梁启超信札手稿的高价成交,把中国信札手稿的市场行情推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季涛 职业拍卖师,著有《拍卖师主持教程》、《北京拍卖史话》,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中财大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对话季涛

  民国和清朝信札相对更受捧

  记者:现在信札市场火热,只要是名人的手笔,似乎都能卖个好价钱,尤其是民国的,为什么民国信札会特别受捧?

  季涛:除了民国信札受捧,清朝信札也拍得不错,但清朝更多的是书法家或者官员兼书法家,而且一般知名度不高。民国距离我们比较近,他们的知名度相比清朝要高,价格有的时候会贵,存世多,炒作的范围也就大,这都是正常的。信札的价格跟知名度、艺术水准、政治地位都有关,跟作品存世的多少也有关系。

  记者:信札比书画似乎更强调名人效应?

  季涛:信札更注重名人效应,国际上都是这样的。它本身不是纯粹的艺术品,它是带有更多生活印记的纪念品。所以,国际上也有拍卖名人用过的东西,都会很值钱,因为有名人的痕迹在。同时,信札还能反映名人背后的一些故事,比如这次张大千与日本女孩的通信,这个很珍贵,以前大家都不知道的,这次公开拍卖,就增加了信札的魅力。

  判定信札真假首先要看出处

  记者:目前市场对信札的追求,是否开始有点盲目?藏家在收藏信札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警惕的?

  季涛:名人信札没有太多风险,只要不假的,就可以去介入。目前的情况并不盲目,信札收藏自古到今都很受追捧。比如《功甫帖》、《平安帖》都是信札,只不过过去叫帖,近几十年才叫信札。历史上很多专门的书法作品并没能流传,更多是名人之间的通信、信帖,手札。现在我们看到的古代书法作品,除了碑帖,很多都是信件,而不是纯粹的书法作品。

  记者:信札的造假难度是否比纯书法作品要高?

  季涛:对,难度确实要高一点。因为造假不仅仅要假内容,还要有对方的身份,还要用旧的信封、信纸,包括信封上的邮戳和地址,要“假”一个比较好的信札,涉及的面会很广,难度确实比较大。

  但这样不能说明信札假的就少,我还碰到过很多假的,有的甚至是“开门假”。如果面对一个信札,不对比,没有出处就下手买,不现实。我认为首先就要看出处,比如,一大批同时到公开市场的,这次张大千的信札,都是日本的山田家同时拿出来上拍的,都是当年张大千写给那个女孩的,很全面,都有信封,邮票和当年的情节,都能联系上,所以能卖好。但如果孤零零只有一件,那么疑虑就应该要多一点。

  更多要看名人效应和书法

  记者:在您看来,有没有说哪一类的信札更值得收藏?还是说,信札收藏,每个藏家的目的都不同,没有可比性?

  季涛:最好就是看政治地位以及书法水平、与其他政要的关系、是否毛笔书写、纸张质地、是否有信封邮票邮戳盖销等方方面面的元素,这些都包含,就是最完美的信札了。少一点价值就弱一点。

  记者:一般来说,毛笔比钢笔的信札更有收藏价值?

  季涛:如果其他因素都不相上下,仅仅是毛笔与钢笔之分,当然就是毛笔更有价值了。毕竟毛笔也算个书法作品。但因为钢笔能写小字,如果它表达的内容更多、更丰富,则另当别论了。

  记者:除了艺术价值,信札更重要的还是历史价值,看它对史料研究提供的信息如何。可以这么说吗?

  季涛:历史价值,名人效应的价值,书法艺术的价值,市场上的稀缺性,信札里面反映出个人的生活、政治的方方面面的经历内容,都包含在里面,历史价值只是一部分。可能大部分的信札也没有什么历史的信息在里面,都是生活琐事。可能更多的是名人效应和书法。当然,像梁启超与康有为那样的通信,讨论的是某次历史事件的,那当然历史价值也很重要了。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