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书法之趣合
有一天在聊天时,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他问:“老师,你说中国历代书法中哪种书体最好?”我笑了笑没有回答,他接着又问:“书法名家中谁是第一?”我又笑了,就对他说:“你这个问题别说我没办法回答,就连大师也不能说出你满意的答案。不知道有多少人想知道这个答案,不但现在人想知道,以后还会有人问同样的问题。这么跟你说吧。”我紧接着问他说:“是你长得好看呀,还是我长得好看呀?”他哈哈大笑起来,并调侃地回答说:“那要看你在不在现场了。”我说:“这不就齐了,你回答得非常好。”
书法也是一样,没有一个群体,一个某某谁、某某家就能把它说清楚的,所以我只能以“写字”这个字眼儿来打开这个话题。
语言的形成与方言的出现
人类是先学会了说话,然后有了符号,说话叫语言,符号就是文字。最早的类人猿在劳动过程中,用不发达的喉头发声交流,由于音调起伏变化而不断增加音节,并在缓慢地自然地改良。口腔器官也逐渐地学会了发音,随着劳动交流合作的需要,肢体、手势不能完全表达对方的意思,经过不断地发音改造,发音越发准确清晰,最后语言就行成了。有了语言后,根据地域、气候、习惯、风俗、劳动等多种因素形成了地方语言。
地方语言形式各异,特点鲜明,每个人的说话口音能代表一个区域的特色元素,也就是说一开口就能知道你是哪里人,方言也无疑给这个地区打上了一个固定的标签。
汉字的形成发现了汉字之美
甲骨文
1
汉字的演变
写字也是一样,生活在中原大地的族群,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自然形成了自己的符号,又经过漫长的劳动生活实践,总结出构造原理:象形、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并逐步形成了汉字、完善了汉字。同时,书写的过程中发现了汉字的美,并形成书法。
书法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小篆、隶、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逐步地发展,到晋、南北朝,再到隋唐,书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书法与方言都有差异性
张旭草书张旭草书
不管是语言还是书法,都是为了人的生活劳动需要而形成,所以两者都以人的主观意识所左右。比如说:我们说话,有声高有声低,有急有慢,有粗有细,都是在人的意识、性格的影响下变化而变化。而且在我们生活里很难找到一模一样、丝毫不差的声音来。其实书法不也是一样吗?书写形式千差万别,字里行间神态各异。
地方方言在中国虽然东南西北各有不同,但主要还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也就是南方话和北方话。以我个人而言,我是北方人,大部分南方话我听不懂,但南方人基本上能听得懂北方话,这主要依赖于国家推行的普通话教育。而普通话,正是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话为标准音改良而成的。
虽然南北方言形式各异,有时临近两个村子的口音就绝然不同。但我们的母体汉字是一样的,所表达的内容也是一致的。我国各地区所不同的,是在腔调上都给自己标注上了特定的音符。
用方言的差异性类比书法字体的不同
北京话,即北京官话所属的华北官话,覆盖了北京市即河北北部和河北部分地区,字正腔圆,干净利咯,表达意思准确。河北话,方言集合,由北京官话、冀鲁官话、东北官话、晋语官话组成。东北话,属大区官话,官话辐射东北以外地区,表达形式多样。河南、山东、山西、四川等,虽有不同但都具有很强的地方特征,讲话丰富,内容复杂,语调表现极为丰富。
这样一来就不难看出,方言与写字就有了类比的关系,解答的是我文章开头那个朋友提到的:“谁的书体最好,谁是书法第一人”这个问题。
照此说,如果把普通话看作楷书,河北话和东北话就是行书,那么河南、山东、山西、四川就属于行草了,至于那些北方人打死也听不懂的方言呢?只能当成狂草来欣赏了。
兰亭序兰亭序
如果说书法中的人物代表,也可以按北京话的标准性、普及性、代表性来判断,那就把他当成王羲之算了。至于颜柳欧赵、苏黄米蔡等等,你看着是谁就是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