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融撞了艺术市场的腰
在2009~2011年,中国的艺术品投资曾经历一个“暴利”的年代,但这样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当时艺术品的暴利是建立在艺术品市场突然拔地 而起的基础上,一个行家可以在春拍上买下艺术品,然后在当年秋拍中卖出获利。然而,这样的机会可能随着场回归理性和常态,投资者“捡漏”的机会也就慢慢消 失……本文将从经济金融学的角度来看艺术品市场,使投资者了解中国艺术品投资的特点与风险。
壹:资金流入引爆金融创新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艺术品行业出现了几个明显变化,总结来说共有四个特点。
{全民收藏}
中国艺术品市场与海外艺术品市场的区别较大。首先体现在近些年来,富人们竞相拍得高端的艺术品——国内有华谊兄弟(300027,股吧)的王中军、万达集团的王健林、新理益集团的刘益谦等资本大鳄们。
他们在境内外市场拍下大量的高端艺术品,屡次将拍卖价格推上创记录的高价,这些新闻就像娱乐新闻一样吸引全民的眼球。从全球来说,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全民关注艺术品收藏——资本大鳄们创造的高价拍品可能成为一条重要的新闻,得到非常高的关注度。
其次,大众群体对艺术品收藏热情也非常高涨。可以发现,中央和各个地方电视台都有各类鉴宝等收藏类节目。这类节目广受欢迎,一方面收藏类节目会科普一些文化或艺术品知识;另一方面节目本身也会给艺术品估值。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投资者一旦投资艺术品,普遍会带着“一夜暴富”的心态与梦想。比如,电视台一旦拍摄艺术品投资节目,诸如细说文玩核 桃、传统玉石等,在拉动收视率的同时,这些被提及的艺术品题材也会进一步“火热”起来。大众群体通过电视节目除了学习到收藏知识外,也很关注未来是否能够 升值。
据相关媒体估计,中国收藏的人群可以以“千万计”,实际数量应该与中国股民的数量不相上下。虽然他们不一定去拍卖行买书画,但可能会去买块玉或者文玩核桃、沉香手串、文房四宝亦或是投资古典家具等,这些品类的普及率相当高。
{在中国,艺术品是一种资产}
何为资产?实际上就是一种资金的占用形式,是一种保值增值的工具。
在中国市场中,艺术品及房产已经能为投资者保值、增值的工具。但在国外则并非如此。在欧美,艺术品虽然有财富的表征功能,但买家更多地是去追求其精神价值,也就是说以收藏为主。
但在中国,投资者更多关注其财务收益。这让艺术品在中国成为一种资产。房地产在中国也是一种资产,但是在国外大多数国家,房地产是一个消费品。然而过去十年的现实告诉人们,在中国,房地产是一个非常好的保值增值工具,它自然也就成为中国百姓的一种资产选项。
{艺术品金融的创新活跃}
艺术品成为资产的一个重要结点出现在2009年前后。当时,中国正值次贷危机,为了刺激经济货币超发,而股市投资回报也相对较低,通货膨胀的预期强烈。艺术精品高收益的示范效应,使企业家携大量资金进入艺39术品市场,在中国,大部分投资者还是更为看重艺术品的收益。
2009~2011年的三年时间,中国艺术品收藏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买家的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十年前,艺术品的主要买家是收藏家和国有博 物馆,但从2009年之后,企业家资金、艺术品基金就成为购买的主流资金,这就导致很多的藏家或者国有博物馆因为价格的推高,慢慢变得有心无力,于是逐步 淡出这一市场。
到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吸引了大量资金的进入,也促成了艺术品和金融的对接。很多艺术 品金融的创新产品在中国出现,像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品的份额化交易、艺术品回购等金融模式不断显现。走到今天,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创新的步伐远 远超过欧美国家。
2014年德勤艺术品金融报告的数据显示,在2011年,欧洲加上美国的艺术品基金的数量总和为23支,而同期中国市场为60支。中国艺术品基 金从管理规模、发行支数都远超欧美;中国各地成立了不少文交所,对艺术品进行份额化交易,但其实欧美并没有这样的形式,这些都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创新。这 与近些年来,中国政府放松金融管制、鼓励金融自由化、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大量的企业家资金、金融资金的涌入有着密切的关系。
众所周知,欧美金融市场非常成熟,但是中国金融创新却远超欧美,主要原因在于欧美市场是个收藏市场,买家因为喜爱艺术品而购买。
{艺术品投资乱象丛生}
笔者身边有许多颇有“实力”的投资者,却对艺术品投资并不“感冒”,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水太深了”。
首先,艺术品市场对投资者的门槛要求较高——投资者的知识是否能了解、判断艺术品是成功投资艺术品的主要原因。
其次,艺术品市场的赝品较多。包括拍卖行也会拍赝品,还有假拍、托、不付款等等情况。拍卖行的数据虽然是完全透明的,但是中国市场2012~2014年,拍品成交付款率仅为50~60%,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拍卖成交的艺术品没有付款。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除去抹不开的“面子”,假拍也是导致成交率不高的一个因素。部分艺术家急于提升自己的作品价格,便与某些小型的拍卖行合作,在拍卖行做出一个市场“公允价格”。
从艺术品拍卖市场不付款的现象折射出市场很多问题。这样的乱象极大影响艺术品市场的社会声誉,严重打击了高净值人群进入市场的信心,这也使金融机构在投资艺术品方面变得越来越谨慎。
贰:艺术品投资成本高
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工具,艺术品与股票、债券、银行理财等传统资产相比,不同点有四个方面:
第一,也可以说是信息不透明。艺术品投资并不像传统资产,可以方便地查看每天的交易、价格等相关信息,艺术品一级市场的信息并不是透明的。而在全球范围内,在艺术品市场上最公开透明的数据其实是拍卖数据,然而拍卖数据也存在假拍和拍假等问题。
第二,相对于股票和债券来讲,艺术品的流动性较差。流动性主要是指变现能力。与传统资产的变现能力相比,艺术品流动性不高。艺术品可能更多的是种个人的喜好,相对小众。
第三,这个主要指拍卖市场,拍卖市场上一般来说买卖成交需交纳佣金手续费(10~15%),与股票和债券相比,交易成本是比较高的。
第四,艺术品投资可得到精神层面的回报。如果把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的话,它区别于其他资产的重要特征就是精神层面的回报。
叁:艺术品市场中西大不同
对比国内艺术品市场可以发现,艺术品投资的书画类收益率比较高;据雅昌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投资收益率显示,在中国,书画艺术品平均年化收益率19%;持有5~10年的艺术品年化收益率最高,达到25%。这就可以总结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特点。
中国艺术品市场换手率远高于欧美。在欧美国家,艺术品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家族文脉传承的载体,持有几十年较为常见。但是在中国,换手率较高。
艺术精品的收益率较高。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普遍使用重复交易法来计算艺术品的收益率。简单来说,就是盯住一件作品的重复交易来分析其年化收 益率。使用这一方法来计算就会发现,只有精品才能真正实现重复交易。在国际上,能够重复交易的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上只占有5~10%,大量的作品只有一次交 易。换句话说,有重复交易的艺术品皆是被市场高度认可的精品。并非是投资者购买某一艺术品,收藏若干年就能上涨25%。
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大于传统金融资产。衡量风险,就是看收益率波动,波动越大时,风险就越大。一般会使用收益率的方差和标准差来衡量风险。
艺术品的收益率和股票、国债关联性较低,这样的资产特别适合做资41产配置。如果投资者购买的股票收益率全是正相关,那么多支股票的风险可能是 累加的。应该更多购买收益率负相关和不相关的资产,只有这样的资产才能够真正分散风险。而艺术品资产恰好具有这样的特点,除了单纯的投资,艺术品特别适合 做资产组合,当资产包中加入艺术品,就会提高收益降低风险,国内外很多数据都能证明这一点。
肆:艺术品的投资渠道
购买艺术品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是收藏;第二是投资;第三是消费。但其实收藏和投资是很难分开,以藏养藏是很多藏家惯用的做法。
购买艺术品只进不出,眼力就无法提高。以笔者接触的某位企业家为例,他的藏品甚至将仓库都堆满且从不出售,某天,他联系了一个专家去参观藏品, 结果发现都是赝品。专家和笔者交流后发现,这位企业家只进不出,便永远不知道自己有些藏品是无法变现的,没有切肤之痛就不能得到教训。
作为新买家,即使是高净值人群也不应该在没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冒然进入高端的拍卖市场。业内普遍认为,投资艺术品要有三力:第一是眼力,要有良 好的艺术品知识积累及艺术品的鉴赏力;第二是经济实力;第三是魄力,遇到机会,就该牢牢把握。拥有这三力,才能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中抢得先机。
中国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2014年人均GDP为7400美元(3000美元以上就是中等收入水平),笔者曾经去某家艺术品电商做调研,在写字 楼上有个邻居公司,经过串门发现,艺术品电商有较多不错的美院刚毕业学生作品,价格低廉,很多人就拜托电商的老板挑选几幅作品,装饰自己公司办公室环境。 电商的老板随后告知“邻居”,如何欣赏、挑选艺术品。这让整幢楼的很多公司都购买书画和雕塑等作品来装饰环境。
这就说明,普通大众并不是不愿意购买艺术品,而是市场对艺术品的教育和引导不够。当产生消费之后,投资者就会去了解这些艺术品的风格以及市场价格,这就潜移默化让投资者学习了艺术品知识。
伍:投资高价艺术品之思考
投资收益率超过艺术品市场平均收益水平称为杰作效应。艺术精品往往具有较大的需求和较高的流动性,容易变现,艺术品投资顾问通常会劝说客户购买经济实力可以承担得起的最好或最贵的作品,那么投资艺术品杰作是否真的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艺术品市场,艺术家姓名及知名度对艺术品价格影响很大。投资者普遍对名家杰作表现出较大的偏好,近些年拍卖市场上天价的艺术品基本都是名人作品。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量的高净值人群对美术知识、美术史和艺术市场潮流风向等了解不够,对艺术品的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把握不准,为了规避风险,只好选择名家作品。由于大量的资金追逐有限的名家精品,导致价格屡创新高。
艺术品的价格完全取决于投资者的愿意支付,也就是说需求决定了市场价格。高端艺术品的主要买家——最富有人群的规模和收入水平是解释艺术品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与不知名的作品相比,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往往风险更小或流动性更好的观念会导致人们追捧。当杰作的绝对价格被推到很高,购买杰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价格高会影响其上涨幅度和收益率。从总体来看,投资天价的艺术品难以获得超额回报。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除了艺术品的投资回报率,购买大师的杰作还可以获得很高社会地位和文化品位等福利和效用。艺术品购买人数的多少与获得的炫耀效用呈反比关系,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同类艺术品时,占有者的炫耀效用会降低。而市场价格越高,所获得的炫耀效用就越大。
要知道,价格相对较低的名家精品成长性会更佳,如果艺术品的投资者希望财务收益最大化,应该购买不是很贵且有升值潜质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