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文艺复兴理论 正文

让思维开拓无限的可能

人民书画网  2016-04-11 07:19:04 阅读:
核心提示:

  当技术不断飞跃改变世界,艺术家谭力勤认为思维艺术的方式需大胆转变——

  前不久,人工智能对弈人类的新闻,令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人工智能的身上。人工智能是否终将战胜人类?所谓的“技术奇点”是否会快速降临?成为很多科技迷们探讨的热门话题。

  但很少有人想过,“奇点”临近对艺术世界意味着什么。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终身教授谭力勤却在2006年前后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个名为“奇点艺术”的新概念,并于2013年在北京大学开设了“奇点艺术”课程,同时招收了数名奇点艺术研究生。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也把“奇点艺术”列为数字艺术专业必修课。他认为,在“后智能”的奇点时代,插上科技翅膀的艺术世界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蜕变。

  什么是“奇点”?

  大家听过数学“奇点”、物理“奇点”、宇宙“奇点”等等。但目前我们所谈的奇点是以雷·库兹韦尔的《奇点临近》所阐述的“奇点”,简单地说就是两方面:一是人工智能将超过人的智能这一临界点叫“奇点”,此时代很快就会到来;二就是人工智能跟人的智能高度融合阶段,被称为奇点时期。而奇点艺术,就是研究奇点时期的艺术。这个研究和量子物理、智能机器人、生物医学、纳米科技、智能打印、智能穿戴、智能材料、太空科技、能源生态等科技都有密切关系,主要是研究当这些“技术奇点”获得迅猛发展之后,它们将对人类艺术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冲击。

  我一直喜欢冲浪头

  跟着变化和感觉走

  记者:您最早钻研传统中国人物画;后加入“85思潮”,做了不少实物装置作品;出国后,投身于数码艺术;现在则提出“奇点艺术”的概念。我感觉您走的道路越来越“科幻”了?

  谭力勤:你说的对,我一直处在不断转向的过程中。原因很简单,艺术潮流本身是不断变化的,我跟着艺术变化和个人感觉走。这应该来源于我的个人敏感性,我是一个喜欢变化和挑战的人。“85思潮”的时候国内就有艺术家评论我,说我是弄潮儿,总喜欢冲浪头。喜欢冲浪的性格,有好处也有坏处,它促使你不停迎接新的挑战,但也决定了你无法在某一个艺术领域待得太久。

  记者:奇点降临之后,艺术会发生怎样的蜕变?

  谭力勤:目前奇点艺术研究大多为概念构思设计和预测阶段,有些构思作品需要等待技术的成熟才能完成。我的研究是让艺术家做好准备,迎接该时期的来临。但奇点艺术的蜕变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所有艺术材料都是智能的,比如油画布、画笔、颜料都可以拥有智能。它们可以自我调整结构和色彩,富有力度和情感,甚至具有自身学习能力。

  2。生物技术将使具有生命的生物体发生巨变,人类会和纳米机器人融合从而变为后人类;只要人类愿意并立法允许,动物和树木都可以拥有高智能。

  3。还有纳米技术,它可以创造世间的一切,当然包括艺术。全沉浸式虚拟技术突破,使人类可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奇点艺术时代收藏方式也将巨变

  记者:用酷炫科技创作的艺术,是不是比用毛笔、刷子等架上艺术更好、更打动人?

  谭力勤: 从艺术角度来看,它们没有优劣之分。新的生产力确实会淘汰旧的生产力,但艺术中,新的和老的可以同时存在。运用先进科技进行的创作,也不见得比架上艺术更打动人。但艺术要创新,人类要进步和变化,就不能总是停留在过去。而且,我要提醒大家,即便是老的创作方式,在未来也逃不掉技术奇点对它的影响。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画笔、画布本身都有了智能,除非你刻意抵触它。而且,技术奇点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快到来。

  记者:艺术的表达,观念更重要,还是技术手段更重要呢?

  谭力勤:两者都重要。但我知道在当代中国的艺术界,比较重观念。但科技正在冲击整个世界,作为艺术家,完全回避这件事,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我在SIGGRAPH(一个集科学、艺术、商业于一身的CG展示、学术研讨会)做过评审主席和项目负责人,该机构对艺术品的评审标准就是艺术家呈交艺术品时,必须同时附上观念阐述和技术阐述。观念上需新的思维,技术上也要有新的应用或创新。

  记者:当奇点艺术成为未来社会主流,它会不会对艺术品收藏市场也构成冲击?

  谭力勤:在奇点艺术时期,收藏方式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都是实物收藏,未来会有纳米收藏形式,把所有的藏品放在一个微纳米尺度的小地方,需要时拿出来,用纳米技术扩大便可。虚拟现实收藏则是另一形式。

  未来工具很智能

  写生素描无需学

  记者:目前国内艺术界,架上艺术仍是主流。现在提出更加富有科技色彩的“奇点艺术”概念是否为时尚早?

  谭力勤:在“85思潮”的时候,我曾发表一篇名为《中国艺术的未来特征》的文章。我有一个基本观点——未来指导现在,并预测即将到来的艺术社会会发生的事情。这篇文章当时获了奖,但遭到很多人反对。但其中的许多预测,十年之内基本上全都实现了。

  美国许多未来学家都是对未来充满敏感性的人,往往在当下的现实中显得比较突兀。着眼于未来和着眼于当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而绝大部分中国人,没有让未来指导现在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文化中强调的是面向过去,让历史、经验、教训指引我们。而我反复强调的思维方式是:让未来指导现在,历史只能给我们提供参考。

  在西方,很多人在研究未来,包括艺术领域,最突出的是建筑未来学。事实上,艺术史上很多艺术的大转向,都是受建筑哲理的影响,比如后现代主义。这是因为西方建筑学从古至今都有研究未来的传统,此外,建筑本身受科技影响力度大也是缘故之一。但最终,建筑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也可以这样说,建筑未来学引导了建筑艺术发展的方向,建筑艺术又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转变。

  中国目前处在经济发展的阶段。大家都很实惠、很实际,艺术界谈的最多的都是钱的事,谁有心境去研究艺术的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个研究未来艺术的形态,就显得特别异类。

  我深知这个未来艺术研究的价值所在,特别是在当下的中国,不仅不是太早,还极为迫切。我们不能老跟着别人走,不能老等到他国进入强智能时代而迅速制作奇点艺术的时候,我们才跟上。目前我们的艺术界——包括理论界,对技术的歧视和排斥太厉害,当然也有不少有远见的艺术前辈和年轻人在呼吁未来艺术的研究,从而指导今天艺术的全面发展,如彭德和皮道坚教授。但由于大多数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对目前世界的技术发展没有兴趣,这种呼声得不到重视,其实这会阻碍中国艺术的发展。我希望以我的研究,以“未来指导现在”的观点,引起部分国内同行对未来艺术研究的兴趣和注意力。

  记者:我们的艺术似乎离科技很远,相对于欧美国家,科技本身是否就是我们的短板?

  谭力勤:我认为这不是技术的差别。中国纳米材料的研究水平,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世界最轻的材料在中国产生,世界最长的纳米材料——碳纳米管也在中国。我们的科技水平在某些方面并不落后于西方,但艺术家不关心这个,更谈不上把它应用到自己的艺术中。而国外有一大把紧跟技术的艺术家们,然后马上将其应用到他们的艺术中, 如生物艺术家爱德华多·卡茨,纳米艺术家姜提·赫尔维茨等;而中国大多数艺术家对于科技没有兴趣,缺少了解,都在埋头画画,专心赚钱。

  记者:对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奇点艺术时代即将到来的大背景下,学习方式应该发生怎样的变化?素描、写生还重要吗?艺术家需要具备哪些新的素质?

  谭力勤:素描、写生这些技巧性的东西,将来是不需要学了。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将来我们的绘画工具都会具有智能。它们的技术是完美的,将比人类写生得更好、更准确、更富有变化和情感力度,因为你可以向它输入情感、上载思想,它甚至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AlphaGo战胜棋手,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它具有自我学习、纠正和调整能力,而这样的能力,将来我们的画笔都可以具备,所以艺术家不需要再去学习很基础技巧性的东西。

  在奇点时期,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不是他的技巧,而是爆发性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凌驾科技的能力。请注意“爆发”这个词语。因为届时,人的智能和人工智能是一种融合的状态。《奇点临近》一书中就阐述过,如果纳米机器人与人类大脑神经融合并运转,那将意味着个体人的智能相当于现在地球上所有人类智能的总合,也就是提高了六十亿倍。在这个背景下,对奇点艺术家而言,如何培养一种凌驾于科技的能力,以及把科技和人工智能综合爆发性地使用,才是最重要的。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