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与旧的融合
“声光电、新媒体艺术,具有天然的传播性,相对传统的雕塑、绘画等作品而言,其传播方式多样,且具有视觉的可动性、有效性、广泛性,因此感染力更强。这是新媒体艺术为什么慢慢走向乡村的一个重要原因。”年轻的策展人王东一言道出了近期全国各地兴起新媒体艺术节的原因。他本人刚刚策划了位于贵州黔东南锦屏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中的“无影之影”影像艺术单元。
策展人王春辰认为当下这种以新媒体艺术为特质的地方、乡镇艺术节无疑具有比较大的噱头,但这也可能带来观念上的转变。“所谓新媒体艺术,笼统来看,可以概括为利用机器来创作艺术。在所有从事当代艺术的群体中,从事新媒体艺术的人依旧是少数。如果艺术节带动了这种观念的转换,那么在将来,会不会有更多人从事新媒体艺术创作?”
以往的地方性艺术节,其作品大多以架上、雕塑、公共艺术、抑或行为等形式为主,近两年来,以古镇为特色,各地兴起的艺术节越来越多地加入“科技”、“新媒体艺术”等元素。而无论这些新媒体艺术节以何种目的开启,又有怎样的诉求,在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总策展人爱默杨看来:“总是开卷有益的。”
首届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展出作品:王功新 《欧尾狮》
“新媒体+文化+旅游+商业”的新模式
10月1日至5日在贵州隆里那场盛大的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声光电”组合炫酷的开幕仪式,各路明星、主持人、艺术家们齐聚古镇。不仅让当地人别开生面,也为隆里这个古老的小镇吸引了庞大的观光游客。据统计,为期五天的展期,共有20万左右的人涌入。在此之前,隆里是一个人们几乎没有听说过的贵州黔东南锦屏县古老小镇。
这个古镇,面积不足5万平方米,居民760户,共3280人,经济原因,常住人口更少,就像中国所有偏远小镇,这儿是贫穷、落后、封闭、陈旧的。
在举办首届“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之前,整个古镇属于旅游欠开发地区,所有可称之为酒店住宿的床位只有几十个。当地政府为了艺术节,9月29日临时赶出了600个床位,但和全国各地涌入的20万参观人数相差甚远,于是,大部分人只能选择住在距古镇三四十分钟车程的锦屏县、黎平县。
交通也为此进行了临时改善。据爱默杨介绍,艺术节之前,他们要去古镇,需飞机、高铁、大巴几经周折才能到达。艺术节期间,为了迎接这些新到来的游客,北京到贵阳的高铁特别增加了三穗站停靠,可以从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直达艺术节。但据统计,艺术节大部分游客还是以周边城镇为主。
首届东莞道滘新艺术节“新媒体建筑投影”单元现场
在首届东莞道滘新艺术节开幕之前,这个东莞水乡小镇的名字可能被误读为“道教”。不同于隆里的封闭落后,这儿是全球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原来有十多家造纸厂,大量建材厂,后来关停。在东莞这样的小镇很多,有些可能占据全球某产品一般的产量。但传统的制造、加工产业需要升级,创新、科技、新艺术无疑会为产业升级带来新能量。
“新媒体建筑投影”单元现场
首届道滘新艺术节播放电影:雎安奇 《大字》 17‘ 2015首届道滘新艺术节播放电影:雎安奇 《大字》 17‘ 2015
艺术节期间,大量当地及周边的普通观众对这些“奇怪”的作品产生了好奇,尤其是其中的“新媒体建筑投影”、“放电影”单元。其中“新媒体建筑投影”利用古镇老砖墙建筑的外墙,通过高功率投影设备,将艺术家的工作投影在上面,结合音视频表演类作品,进入夜晚,一个“声光电”的综合场域被打造出来。
“乌镇艺术节”展出作品:徐冰 《蜻蜓眼》片断 视频
今年上半年的“乌镇艺术节”同样是一场视觉盛会,其中多位国内外新媒体艺术家带来的影像等作品成为当地人与游客们热衷观看的作品形式。
这些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在各个地方、乡镇的“新媒体”艺术节,几乎都是当地有史以来首次、集中、大规模地接触到时下正热的新媒体艺术。这种“新与旧”、城市与古镇、现代与传统的碰撞足以产生新火花。“声光电”组合比起静态的雕塑、绘画更加吸引普通老百姓,以”新媒体“为依托,为艺术节加入最新科技、创意、甚至科幻的元素,成为当下地方及乡镇艺术节有意打造的新兴模式。
比如隆里新媒体艺术节,便是当地政府着力打造“新媒体+文化+旅游”的全新模式。锦屏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明波表示:“艺术节将技术创新与艺术创新、旅游资源与文化创意相融合,旅游与高科技以及旅游与新媒体的融合,将隆里古城的区位、文化、旅游、生态、自然等优势全面释放,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完美演绎。”
旅游推动了当地商业发展,道滘、乌镇的模式无一不是如此,新媒体艺术似乎正成为各个艺术节上最亮眼的一抹艺术之“光”。
首届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展出作品:张小涛作品现场
新媒体艺术如何融入古镇?
在策展人杜曦云看来,这是一种中国式的全新奇观:“一个新媒体国际艺术节硬性地插入一个没开发的小镇,号称与民同乐,其实老百姓压根儿不知道怎么回事,这里面存在着剧烈的反差。”
进入隆里古镇工作后,年轻的策展人阎玉婷曾一度感到失望,这是她策展经历以来,压力最大的一次:“在那个环境里,你可能觉得艺术是不被尊重的,因为这儿的人不了解你在做什么,在双方努力理解的过程中自然就会产生一些碰撞。在那个过程中,我曾一度觉得沮丧,但后来想想这也是他们的可爱之处,过程中的对撞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团队中主要负责与当地各个方面沟通的主策展人爱默杨感受更深,其他5个策展人遇到什么问题基本都要向他反应。上到县长,下到电工,他要与不同社会身份、阶层的人打交道,“有时即使是跟政府里的领导沟通,也不一定顺畅。”他谈到。
一件事情让他们印象很深。王东策划的“无影之影”单元,空间规划好了,展墙也搭建完成,但需要一块白色的投影布。于是委托布展公司去镇上找,没有找到,然后去黎平县,锦屏县买,也没有,别人告诉他们需要的话要等十天。这让爱默杨很诧异。这一简单的材料如果是在北京、上海任何一个城市,几乎是不用考虑的问题,但到了一个小镇,困住了所有人。时间紧迫,必须尽快弄到。最后,爱默杨连夜打电话联系他的学生,让他们在中央美院卖画材的地方买了画油画的白帆布寄过来,然后焊在架子上,成为了投影布。
首届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展出作品:孙逊作品现场
反过来,有时当地人的反应又让他们觉得可爱、甚至感动。在艺术节没有开始前,王东对于当地人有多少能真正看懂这些新媒体艺术作品表示怀疑。因为即使是在北、上、广、深这些当代艺术集中的城市,也很难有人愿意把一个十分钟、甚至五分钟的影像作品看完,更别提理解。去了艺术节之后,王东很诧异,这些展示在古老房子、麦田里的影像、新媒体作品,让当地村民,以及游客好奇并驻留。
10月2号晚上,王东去看其中的一个项目“稻田美术馆”,正巧碰上当地村民,他们对稻田里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这件事情感到好奇。王东适时地与其中几位聊起来:“他们对我说非常感谢你们来我们这个偏远的乡村,把这些炫酷的东西带进来。虽然有些作品我们看不懂,但能看到就已经非常开心。”
还有一次,在自己策划的“无影之影”单元,王东遇到了两位阿婆,他问她们看得懂这些影像作品吗?回答出乎意外:“看多了就看懂了。”
首届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展出作品:厉槟源作品现场
“新与旧”错视下的双重景观
就像当地村民对这些影像作品充满好奇,外来从事新媒体创作的艺术家们也从中吸收了不同于城市的新鲜“资讯”。
参加隆里新媒体艺术节的澳大利亚艺术家及策展人反馈了他们的感受,负责邀请澳大利亚参展方的艺术家关伟谈到:“一开始我担心他们会不适应,这是一个很原始的,没有开发的地方,有几位甚至是第一次来中国。但回去之后,他们发信息告诉我,很刺激、很兴奋,这次参展经历是非常特殊的,甚至可能受用一生。”
在王东看来:“这些新媒体艺术节充当的是细胞壁作用:不仅把我们这些外来的、前卫的思想带到了交通欠发达,地处偏远的不同文化语境与自然环境中,同时也将当地村民、观众的思维方式、面貌以一种由内而外的输送方式回馈给我们。里面是一种相悖的,错位的景观。就像去动物园的感受,其实是一种观看与被观看的关系。”
“也许在其中我们很难去评估这个古村落里一场新媒体艺术展的有效性是多少,传递的作品意义是多少?但至少目前阶段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把这些东西带给了他们,虽然是我们看似以一种低估的、猎奇的方式在带领他们,某种意义上这种对话也是平等的。有时他们观看的角度在当地人文语境下可能比我们更加理解这些影像作品的意义。”
道滘新艺术节展出作品:李燎 《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行为现场 尺寸可变 2016
无论从乌镇到道滘,还是到隆里,以及各地即将举办的以新媒体为主要特征的艺术节(展),似乎都是在顺应当下的时代。年轻策展人王东对此很有感触:“无论愿不愿意,我们已经不知不觉间在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轨道上运行。新媒体艺术节落户古镇,也是在顺应时代潮流。而它多样、灵活的传播方式,自然成为了各大艺术节热衷的艺术形式。”
作为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的主办方,中国舞台美术馆学会会长曹林表示:“举办一场高规格的新媒体艺术节,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探索艺术观念的角度,引导学术研究的高度,从而推进新媒体艺术创作、科技研发和市场繁荣,关照当下、展望未来。”
策展人王春辰谈到:“地方举办新媒体艺术节除了展示、传播这些新媒体作品,也许应该考虑更长远的一些问题。比如设立相应的资金、政策支持艺术家们作品制作;或收藏部分展出的新媒体作品,甚至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场馆展示它们。而不是动不动就制定一个五年计划,应该想到五年、十年以后的事情,让这件事真正可持续发展,到时候我们再谈人们对这些新媒体艺术的理解,以及新媒体艺术自身的发展问题。”
首届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展出作品:rainbow作品
爱默杨最近在看《周易》,原因是他大学时听过一场讲座,对《周易》产生了兴趣。他希望,那些发生在像隆里一样古镇里的新媒体艺术节真正能够为当地人带去实际益处。也许多年以后,“在这个镇子里有一位小孩成了艺术家,就是因为受到了艺术节的影响。”
一个小镇,短短五天时间,几十万人涌入,带来的旅游、经济效益可想而知。政府通过“新媒体”艺术节成功为当地做了一个广告。当声音消失,灯光暗淡,影像落幕,一个新媒体艺术节如何对小镇,对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展示、收藏等产生长久影响,才是真正留给政府、主办方、艺术工作者、观众们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