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难的职业是什么?
杜尚宣称:任何物体,只要附之以内涵或者做上标记即可称之为艺术品。从此,艺术的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欣赏当代艺术作品时,我们不再局限于美学范畴,而是慢慢深入到其背后的文本与理念……
在当代美术馆当清洁工作人员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2014年,在意大利南部曾经发生过一件很有趣的新闻,现代艺术家Paul Branca精心布置的作品被一位清洁女工一股脑扫走了,原因是女工认为这只是布展时留下的垃圾。
艺术家的作品局部
没错,这真的只是垃圾——“布置”在地板上的废报纸、纸片、碎饼干,艺术家借此表达对环境的思索,并且这堆垃圾价值15000美金。
无独有偶,另一件被当成垃圾被清理干净的现代艺术品名为“Dove andiamo a ballare questa sera?”(今晚我们去哪里跳舞?),该展品由散落一地的空酒瓶和彩色纸屑组成,以上世纪80年代意大利一位政客撰写的夜店指南命名,反映当时的享乐主义。
作品“Dove andiamo a ballare questa sera?”
展览在10月23日晚上举行了开幕仪式,第二天工人清理会场时,把展品的空酒瓶当垃圾给丢掉了。随后馆长尴尬地表示将立刻派人将丢弃的艺术品找到并复位,并且自嘲地在社交网上贴出了清理后的图片:
这种错误,即使是著名的泰特美术馆也曾发生过。2004年,一位清洁女工看见一个装着旧报纸和破纸板的塑料袋,捡起来就当垃圾扔了。然而,这袋又残又旧的垃圾其实隶属于德国艺术家Gustav Metzger创作于1960年的作品《重生的自毁艺术首次公展》。
Gustav Metzger《重生的自毁艺术首次公展》,装置作品,1960年
看完这些新闻你大可以一笑置之,但有心人细想来,清洁工的举动代入到诸多观赏者的身上,依旧可以成立。面对一堆垃圾,观众不动声色地驻足五秒然后默默走开,并不代表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自己家里的厨房垃圾不是艺术品,而这几桶堂而皇之摆在展厅的废品就必须价值千金?或者你会去质疑:难道艺术家的门槛竟是如此之低?
当然,观众上手调整作品也曾发生过:在1999年,透纳奖的候选作品之一——Tracy Emin的概念作品“我的床 ”(My bed)在美术馆展出时,一个观众以为床被弄乱了,还把床收拾了一番并且叠好了被子。
作品《我的床》展示现场
这样激进、颠覆、挑衅的作品在如今已经屡见不鲜,如果观众不抱有谦逊之姿去阅读文本、去了解作者背后思考以及作品制作的动机,将很难看懂眼前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展品。就如那个老旧的玩笑:当你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走道上看到一只拖鞋,你是否应该去弯腰拍摄照片?
台北市政府邀请意大利艺术家来台参与“关渡国际自然装置艺术季”,和社子岛居民一起创作《万物皆流转》,却最终遭遇台风“杜鹃”,被台北市水利处当成垃圾铲平。 台北市政府邀请意大利艺术家来台参与“关渡国际自然装置艺术季”,和社子岛居民一起创作《万物皆流转》,却最终遭遇台风“杜鹃”,被台北市水利处当成垃圾铲平。
观众们一再经历这样的情况并且最终默许、习惯了艺术以形式多样的面貌存在于生活中。当美学不再是支撑作品的唯一标准,甚至没有什么可以称之为标准时,人们总在经历某种错乱的观看体验。一位艺术家曾分享过她的一次参展经历,她的装置作品零件中有一块白色的重力支撑板,和参展作品一起运送到展厅。当她晚一步到达布展现场时,发现工作人员将支撑板错认为成一件展品,将其摆在另一个展位上。
“看不懂,但是一定很重要。”安装工人态度严谨地回答道,让所有人都无法辩驳。即使是走向现成品艺术对立面的绘画作品(姑且将现成品和绘画作品以二元论视角讨论),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依旧有一定的门槛。
1915年,马列维奇展出了他第一幅至上主义作品《黑方块》。
这里潜在的一个问题是,前卫的艺术为什么会和大众有一定距离感?首先,我们要了解这样只针对少数人敞开怀抱的前卫艺术往往有一个特质——在前卫艺术中,最好的艺术家往往指的是艺术家中的艺术家。换句话说,现代艺术中很大一部分作品其本质就是反传播、反通俗的。
马列维奇《黑色圆形》,油画,1923年
奥尔特加在《艺术的非人化》一文中提道:“画出说不清楚的东西并不困难,画出或者说出愚蠢而无意义的东西这也并不难。人们只需要凑集无关的词语或涂出无规律的线条即可。但是要建构某种不属于‘自然’摹本的东西进而把握其本质,这就是一种非凡的技艺,这是作为天才级艺术家的前提条件。”
我们以蒙德里安来举例。他是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风格派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他认为抛开具体描绘、抛开细节,才能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
画面中简单的红黄蓝与黑白灰色块、直线、直角与格子,是蒙德里安所崇尚的艺术语言。
无数设计师和艺术家从他的作品中汲取了灵感,进一步传递到大众的视野中,这更加证明了蒙德里安是艺术家中的艺术家,天才中的天才。
小兔米菲是风靡世界的动画形象,其作者迪克·布鲁纳就是蒙德里安的忠实粉丝,从画面色彩上我们也可以轻易地发现二者的关联。 小兔米菲是风靡世界的动画形象,其作者迪克·布鲁纳就是蒙德里安的忠实粉丝,从画面色彩上我们也可以轻易地发现二者的关联。
可能从蒙德里安的作品里,没有受过系统训练做过功课的观众很难读出形式感以外的画面信息,而小兔米菲的反响截然相反,大部分人都会喜爱这个萌萌的小兔子形象,并且读懂它每集里发生的故事。
奢侈品牌YSL三原色方格裙灵感源于蒙德里安画作。
更深的一层原因,我们需要回溯到现代主义的开端。
回到百年前,现代艺术形成的基本功能就是把公众分成两类:能理解它的和不能理解它的。当时人口爆炸,大众识字率上升,新兴的阶级对于精英而言绝对是一种公然地挑衅。正因如此,知识分子将现代艺术做为一种社会工具,能够区分出两种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从而证明人阶级的不平等。这是社会握有话语权的知识分子们面临大众文化兴起时感到了威胁,下意识做出的界限划分。就如同现今市面的严肃文学和网络小说,阅读前者的人群远远低于后者,但你也无法否认能登大雅之堂的总是严肃文学。
艾德琳· 弗吉尼亚· 伍尔芙是20世纪初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
而诗人和画家在那个文学先行的时代,大部分属于不自觉的创造者,文哲界知识分子在某种意义上多少引领着他们前进。激进的说法是,他们共同创造了“大众”这个没有具体指名道姓的群众概念。
尼采是一众知识分子追随的对象。
但随着历史的进程,围绕着欧洲的知识分子中心移至美国后,对立面的文化发迹。直到今日,虽然表现形式多元,大抵上逃离不出讨论身份的范畴,女性、种族、亚文化等等,但这属于基本话语权的争夺。现代艺术与所谓“大众艺术”——实指通俗文化之间的隔阂并未消除。
安迪沃霍尔成为美国当代艺术的纪念塔式人物。
金宝罐头汤如今依旧畅销市场,各大超市有售。
那么,在这样具有潜在精英倾向的作品面前,普通观众们只能去努力学习观看的门法?目前看来是,但最近一则新闻打破了惯例:MoMA宣布将会在其永久馆藏中添加176个emoji作品。
每个人都熟知的emoji
这意味着,我们每天熟练表达自我情绪的小圆脸成为了最顶级美术馆里的艺术品——而我们正是这件作品的参与者,没有人不知道每一个表情意图传递什么情感。
艺术家用emoji讲述《爱丽丝梦游仙境》
坐落在纽约市第53街的MoMA,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现代艺术收藏地之一,毕加索、梵·高、莫奈、达利等很多现代艺术名家的作品都收藏在这里。 坐落在纽约市第53街的MoMA,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现代艺术收藏地之一,毕加索、梵·高、莫奈、达利等很多现代艺术名家的作品都收藏在这里。
这次的收藏举动意味深长,以此标准推算,似乎可以大胆预测这是全新的图像时代到来和艺术品概念一次全新的颠覆。紧接着另一件时政新闻的发生同样有趣,美国大选落幕,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主流媒体的民调完全错误,推特大胜。这个现象的背后意味着某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正在发生变化,历史告诉我们当时代发生变幻时,最快做出反映的一定是艺术作品。
迈克尔·兰迪《艺术垃圾箱》,横滨三年展展览现场图,2010年
回到开端,美术馆的清洁工阿姨将一地纸花和酒瓶子作为垃圾扫走,这个行为的本身看起来就很“时髦”,某种程度上甚至让这件作品显得更为完整。但说了这么多,在真实的世界里 “艺术”只是生活里的一勺糖,如果非要说它多么重要,原因只能归结于它可以自由表达观点,可以深刻地探讨人性。所以,无论你在任何一件作品里看到了神圣和高度,亦或者是通俗而粗鄙,那都是你所希望看到的,而非艺术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