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摄影艺术 正文

一个摄影师的修炼

人民书画网  2016-12-01 09:12:59 阅读:
核心提示:

 

  回顾摄影师沙飞的职业生涯,他曾在 24 岁时为自己敬仰的鲁迅先生拍过一张传神的肖像,未料到在 11 日之后鲁迅病逝,沙飞赶往葬礼现场,用相机记录了鲁迅葬礼的全过程,自此一举成名,曾经有人这样形容:“鲁迅先生走了,摄影家’沙飞’诞生了。而在此次展览中的三张白求恩工作照,也在日后成为了三位摄影师重要的代表作品。这三张纪录白求恩在世时辛勤工作的宝贵影像,尤其是由吴印咸拍摄的那次发生意外、并在之后夺去了英雄宝贵生命的手术现场照片,被广泛地运用在教科书与各种宣传媒介。在这里,英雄与摄影之间的关系是共生且交错的——摄影证明了英雄的伟大生命曾真实地存在于世,而英雄的符号使照片成为了纪念碑一般的存在。

  展览中有一张照片给笔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一张白求恩裸泳的照片,由沙飞拍摄。这张照片有别于展览中所出现的其他白求恩肖像,它并不能被归类于“白求恩工作照”、“白求恩与中共领导的会面”等具有明确宣传意义的照片。从中共意识形态的角度而言,一张白求恩裸泳的照片或许并没有太多的引用价值。沙飞拍摄这张照片的动机,想必是因为二人友谊的真情流露。希望把与友人共度的快乐时光以照片的方式留存——这或许是一位摄影师的直觉与本能。然而,作为根据地摄影生产的核心角色,这种出于基本情感而激发的“出格创作”是并不常见的。

  展厅二楼的最后一部分“摹写神话”呈现了三部拍摄于 1964 年、1990 年以及 2005 年与白求恩相关的影视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白求恩形象的塑造根据不同时期的政治形式发生了种种改变与调整。如福柯所言:“档案应是一个活跃的、不断和现实发生互动的知识体系。”整体而言,这是一个严谨而又不乏开放性的档案展览,也是一个值得多次观看的展览,因其材料之间可被建立的开放联系,以及可以延展的关于当下与历史的关系的思考。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