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艺术记忆
人民书画网
2016-12-05 07:08:02
阅读:次
核心提示:
E 儿时的家在北京西边的福缘门村,紧挨着圆明园。那是上世纪 90 年代初,当时村子里大概住了五、六百户人,E 的父母有自己的菜摊,他当时就读的小学也在村子附近。大概是二十多年前的时候(那年 E 差不多 9、10 来岁),一些看起来奇奇怪怪的人们陆续搬到了村里,E 听妈妈说,这些人大多数是“盲流”,很多都是穷画家。E 对这帮人的第一印象是有点恐惧的,觉得他们好多都留着长头发,有些人甚至分不出是男是女,喜欢抽烟喝酒,特别喜欢聚在一起,一聊就是整整一夜。但渐渐地,E 发现这些人虽然打扮奇怪,却都是挺文明的人,和村里百姓也都相处得和气。后来,因为房租便宜,画家们也喜欢扎堆儿,村子里住进来的艺术家们越来越多,差不多是在 95 年的时候,村子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艺术家居住,甚至有的村民干脆搬到了别处,把自己家里的整个房子都租给艺术家居住。
E 的家里当时也住了一个年轻的画家。画家是一个腼腆善良的人,喜欢小动物与植物,除了画画,有时候也会写写诗。E 觉得自己和画家成为了朋友,放学以后没事就喜欢溜到画家的屋里,在一旁看看他画画,有时候自己就在边上写写作业。E 以前也从来没有意识到原来画一幅画需要经历这么多工序,花费这么长的时间,有时候看到画家认真严肃的表情,他不仅感到佩服,觉得画家在做的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尽管他从来也不懂画家究竟在画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