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与石的砚之材料故事
与石砚台相比,瓷砚台易碎,而且有的瓷砚因为过于光滑而影响了研墨的效果,因此宋元以后,瓷砚台逐渐减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瓷砚的消失。对于古代文人来说,砚不仅是实用品,更寄托着文人雅士的浪漫情怀,很多人在瓷砚上写诗题字
唐代国力强盛,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空前繁荣,作为书画创作时的必需品,砚台也得到了极大发展,著名的“四大名砚”就是那一时期出现的。当时的文人“爱砚成痴”,从宫廷到民间,收藏把玩之风盛行,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死后用砚台陪葬的风俗。
与 石砚台相比,瓷砚台易碎,而且有的瓷砚因为过于光滑而影响了研墨的效果,因此宋元以后,瓷砚台逐渐减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瓷砚的消失。对于古代文人来 说,砚不仅是实用品,更寄托着文人雅士的浪漫情怀,很多人在瓷砚上写诗题字。“家有黄金用斗量,养子须当送学堂。不信但看朝中相,都是书生伴帝王。”“三 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瓷砚上的文字或劝学,或教人忠孝,或阿谀,或记事,读来颇有趣味。
瓷砚上的诗中还有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传说,明代才子解缙曾经陪着明太祖朱元璋钓鱼,解缙钓到了很多鱼,但是朱元璋却两手空空,一条都没 有钓到,朱元璋和解缙都很尴尬。机智善变的解缙,看到朱元璋不高兴了,便站在一旁低声做了一首诗:“七尺丝线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 岁君王只钓龙。”一时间,尴尬的气氛消除了。对于这首诗,古往今来的人们,有人看到了解缙的饱学和机智,有人却将其归为“马屁诗”,而这首诗就曾经被写在 明正德年间的一方青花瓷砚上,题写者的用意,惹人联想。刘渤说,如今出土和传世的瓷砚大多是青瓷砚,白瓷砚台并不多见,所以天津博物馆的这件藏品,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