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中百花齐放
人民书画网
2017-01-17 12:01:38
阅读:次
核心提示:
到了清代,陈套流俗的画作固然不少,但有创造性的作品也常常出现。从清初的八大、石涛到乾隆时的金农、郑夑、李鱓、高凤翰等“扬州八怪”,都是在花鸟翎毛画方面有着杰出创造才能的画家。另外,清初恽寿平的禽鸟作品,同他的花卉一样,逸笔点缀,润秀清雅,称“常州派”,也有很大影响。其他如王武、蒋廷锡、邹一桂、诸昇等,各有师承与成就。
八大山人的禽鸟可以代表清初画坛与正统派相抗衡的一股力量。特别是他画中以白眼示人的禽鸟,是其满腔愤懑的形象化身,也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八大的《孤禽图》整幅画的画面,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禽鸟一足立地,一足悬,缩颈,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的情态。
恽寿平开创了没骨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作为清代画坛正统的一方,他的禽鸟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幅画中以淡赭色渲染出沙洲,以细笔写水草、芦苇。鹅身以淡墨钩勒,点笔画羽毛。白鹅只用笔粗加勾描,设色清浅,气韵回旋。
“扬州八怪”之一李鱓则拓展了写意翎毛的表现领域,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影响。这幅画带有极好的吉祥寓意,芙蓉喻“荣华富贵”,鹭鸶芙蓉结合在一起,就有“一路荣华”之意。
翎毛画的发展,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部分。古人画画,立意常关乎于人事。这些禽鸟作为自然的美被画家所描写,也是画家们对于社会、生活的看法和复杂情感的寄托,更成为今人追古溯今的一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