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国文艺 正文

承水墨风格的明代遗风

人民书画网  2017-01-17 12:01:55 阅读:
核心提示:

 

  明代的翎毛画最突出地表现为继承元代水墨画法与宋代院体花鸟。特别是明代中期的翎毛画集中体现在以宫廷画家林良、吕纪为代表的院体和以沈周、文征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两种不同画风的交替并存是这一时期花鸟画的主要特色。

  曾于永乐至宣德初期任武英殿待诏的边文进是明初院体花鸟的代表,画史称其翎毛画“妍丽生动,工致绝伦。边文进尤以画鹤见长,《雪梅双鹤图》堪称其代表作。此图画两只丹顶鹤,其神态舒展自如,栩栩如生。笔墨工致,设色明丽,是较为典型的明代院体派风格。

  林良的翎毛画介于“写形”与“写意”之间,开创了明代水墨写意花鸟之先河,明代姜绍书着《无声诗史》中称林良“画着色花果、翎毛极其精巧。取水墨为烟波出没凫雁嚵唼容与之态颇见清远。”

  水墨翎毛尽管在元代已经初见端倪,但真正开启文人水墨写意翎毛的却是以沈周为首的吴门派。

  沈周的山水画在明代画史上举足轻重,其写意花鸟同样意义非凡。此图以淡墨湿笔写冬季老树枯枝,以浓墨干笔画寒鸦栖息枝头,羽毛瑟缩。在生纸上创作水墨写意禽鸟并树立自己的笔墨风格是沈周对于中国翎毛画的杰出贡献,影响深远,流播后世。

  并称“青藤白阳”的徐渭和陈淳是明末花鸟翎毛画的集大成,也是明清画坛的一座高峰。他们在绘画上表现为写意花鸟的充分发挥。

  陈淳《秋江清光图》紧扣“秋江”二字,撷取枯荷、芙蓉、芦苇等具有季节特征的折枝花草为主要题材,辅以翠鸟、家鸭,写出一派秋天的气象。其中的鸭子用破笔皴擦,毛羽蓬松。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