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的价值
这些在学校的课程里是学不到的。
是的。现在的学校教学也不完全把教学放在课堂里,比如我现在带的公共艺术专业,要在社会的现场实现艺术价值的认定,这个专业最重要的教学部分就是做项目,在学生三四年级时课程倾向在做项目上,把前几学年学到的“零件”组合成“系统”。一个项目就是一个系统。前期调研,和甲方谈判,对周边环境的观察,对受众的问卷调查,提出作品概念,模型制作,实验,材料选择,学生们不会留在教室里,而要跑出去,九鑫建材市场他们就很熟。这种课程达成了学生、学校和社会的三者连接。
在您任教以来,让自己的学生参与了不少走出课堂的活动,学生参与的这些实践项目算不算课程学分呢?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实践项目计入课程,但仅用课时时间远远不够,学生要把更多的业余时间投入其中,这个过程很难用学分去计量。我们最近有个三年级的课程是城市景观雕塑,就涉及学校校园内一个 9 亩面积(约 6000 平方米)的小岛的规划与设计,项目完成需要 6 星期,而课程实际只有 4 星期。学生们第一次做项目,他们要经常和业主、施工方讨论,施工方精文绿化公司经常对学生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还有预算问题,经常在学生们火热的兴头上浇冷水,这种历练对学生们很重要。现实生活就是如此,创作想法不可能百分百实现,但创作者就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尽最大可能去实现对艺术的判断。在这个小岛的项目中,有简易建筑,有雕塑,有道路,有广场,是一个复合型项目。
我们也做过其他很多课外项目,前两年有三林古镇公共艺术节,参与的有 50位学生,最后制作了 15 件作品。公共艺术系的 25 位学生还在朱家角参与了和墨尔本理工大学的合作项目“水与空间的对话”。最近我们以校园为对象做了 2014年公共艺术系的毕业展,展览标题就是“校园即展厅”,每个学生都在校园的公共空间里寻找自己的研究点,经过调研,完成方案,呈现自己的作品,差不多 5 个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