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的艺术生态和观念
“798艺术区”让中国自身和西方世界认知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观念,形态及其现状。它是北京的地标,也是当代艺术在中国近十几年的焦点。但近几年随着博览会、美术馆、画廊纷纷落户西岸,我们发现798艺术区除了在画廊的数量和质量上仍具备一些优势之外,在美术馆和博览会层面,已经被西岸艺术区后来居上。由此我们会心生困惑,798仍是当代艺术的焦点吗?
野生状态与温室栽培
相对于西岸艺术区而言,798给人最直观的感觉是它的“野生状态”。在798艺术区,杂草和树苗一同生长,当代艺术可以与市井商贩在同一个区域共存。
可以将798的状态划分为几个历史阶段,在798诞生的初期,这里因为和中央美术学院(微博)临近的缘故,许多艺术家都将工作室设在798。之后,从当代艺术市场逐渐兴起的2006年开始,画廊和艺术机构逐渐进入798,这也引发了土地租金的不断上涨,艺术家开始逐渐搬离。因为艺术商业的逐渐规范和发展,798一直作为当代艺术在中国最核心的区域,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和游客的朝拜。今天798已经成为北京旅游的经典景点,每天都有大量对艺术感兴趣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而来,在这里拍照留影,看一知半解的当代艺术展览。
鱼龙混杂可能是对798一个较为合适的形容词,相比之下比798晚十年才开始被人熟知的西岸,因为政府的介入与支持,显得高冷且极具爆发力。短短几年时间,便容纳了包括龙美术馆(西岸馆)、余德耀美术馆在内的诸多大型美术馆,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以及香格纳画廊、没顶画廊、艾可画廊、阿拉里奥画廊、乔空间、马凌画廊、华氏画廊、hiart space在内的诸多画廊。如果说798的发展是一种自发性的“自下而上”,那西岸艺术区则是典型在政府的支持下“自上而下”而发展出的新的艺术区。而面对西岸来势汹汹的公式,798又将如何应对呢,在798里生存的画廊和艺术家还仍然认定798还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焦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