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国文艺 正文

画品与社会布景之联系

人民书画网  2017-03-29 08:18:18 阅读:
核心提示:

 

  高士文明的社会布景

  我国“士”文明源远流长,自先秦期间儒道两家就提出两种隐逸观。儒家以活跃入世的人生观为根本思维,建议隐以待命,“隐”与否主要看“道”之有无。道家以“无为”为主旨,尊敬生命、崇尚天然,建议高度安闲、自主的精力生计状况,寻求“达生、无累”的生命境地。儒道两家的隐逸观,对古代文人在品质构建、价值观念、日子方式和做法规范方面均发生过严重影响。

  至魏晋期间,士族阶级鼓起,或为政治权贵,或为经济大族、文明大族,所谓的“魏晋风姿”、“高士文明”即是名士贵族的精力产品。面临社会骚动,士族阶级感叹人生无常,希求解脱人生磨难,寻求逍遥境地。所以,形而上学盛行,学派很多。有以阮籍为代表的逍遥论,以嵇康为代表的摄生论,以《列子·杨朱篇》为代表的纵欲论,还有何晏、王弼的无为论,向秀、郭象的安命论等等。魏晋构成的人生观,虽然角度各异,但皆“意欲根究玄远之国际,脱离尘世之苦海,探得生计之奥妙。”详细表如今:喝酒,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之感叹;服药,借此摄生求仙;两性解放,抛弃“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放情山水,既“尽幽居之美”, 又“备登临之美”;清谈,有冷静轻松、充溢诙谐的清谈,也有剧烈大方之争辩;崇文,以达精力逾越与心思安慰。“士”文明的老练,为后期高士绘画的发生和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维文明基础。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