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体裁里的不吉利鸟
灰伯劳在中国北方很多见。通体以灰褐色为主,翅及尾黑色,尾的外侧茸毛为鲜亮的白色,极易辨认。有一种灰色大型伯劳与灰伯劳类似,但体型更大,尾羽更长,这种伯劳叫作楔尾伯劳或长尾灰伯劳。棕背伯劳体型也较大,它非常凶狠,能猎杀体型比自个大得多的鹧鸪,并能仿照别的鸟的鸣声,别的鸟以为同类在呼叫自个,飞曩昔便成了棕背伯劳的食物。它的吃相非常凶残,常常把猎杀的动物尸身挂在树杈上,进行血淋淋的拉扯。进食时若遭到惊动,便避开逃脱,乃至连战利品也忘了。这样一来,那些被挂在树杈上的猎物,就变成风干的尸身。曩昔,大家见到这种景象,便以为伯劳鸟专以别的鸟类为食,因而视之为“恶鸟”、“害鸟”。
除此之外,伯劳鸟被视为不祥之鸟还有别的要素。传说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听信继室的毁谤,误杀前妻之子伯奇。伯奇的弟弟伯封为吊唁哥哥写了一首名为《黍离》的诗,尹吉甫得知后哀痛不已。有一天他在城外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鸟停在树上,对着他啾啾而鸣,声响甚是悲惨。尹吉甫俄然心动,感触这只鸟有可能是伯奇的灵魂所化,就说:“无乃伯奇乎?”鸟儿拍动羽翼,鸣声更悲痛。尹吉甫说:“果吾子也。”所以又说:“伯劳乎?是吾子,栖吾舆。非吾子,飞勿居。”话音刚落,鸟儿就飞过来停在他的车上。所以尹吉甫就载着这只鸟回家,到家今后鸟儿又停在井栏杆上对屋哀鸣。尹吉甫便伪装要射鸟,拿起弩弓将继室射杀了。这个故事虽然有点古怪,但伯劳鸟之名却由“伯奇劳乎”一语而得。一起,民间还构成一种风俗,以为“伯奇所鸣之家,必有尸也”,避之只怕不及。
伯劳鸟被人厌恶的另一个要素,是它在五月开端鸣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芒种)二候,鵙始鸣。”《诗经·豳风·七月》曰:“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芒种为夏历五月,鵙(读“局”)即伯劳鸟,伯劳鸟鸣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诗经》用周历,七月即夏历的五月。古人以为,五月为阴气开端萌发之时,阴气为“贼害”,故视伯劳鸟为“贼害之鸟”。屈原有诗句曰:“鶗鴂(即伯劳鸟)之先鸣,使百草为之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