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融情写军魂——书画名家孙安祝贺建军90周年作品展
孙安字戒逸,又名思危,号太行山人,又号白石山人。1937年生于河北涞源。60年毕业于天津美院留校任教,64年结业于中央美院蒋兆和工作室,现为河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名家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企业艺术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等。
孙安先生注重精研传统扎根生活,是一位精研传统,改革创新,注重接地气的画家。观其作品,尤为精彩的,莫过于对线条的驾驭,其笔墨之奇巧,更多体现在“骨法用笔”上。对以线造型骨法用笔的把握十分到位,且看起来自然,清晰而干净,勾勒与皴染两部分虽分明,却又能相濡融合,自有一种若即若离之“间离”美感,他擅以笔峰之正侧,及墨色的浓淡转换来表现画面之阴阳向背,以“骨法”之用表现出笔劲、结构等运笔之艺术性。俗曰“画如其人”,画家孙安之用笔骨力,可说是其坚毅性格的体现,更融入了他历经风雨后豁达旷远的情怀。
中国画是以笔墨为核心价值的写心艺术,意象造型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笔墨在造型过程中,既能体现客观精神,又能叙写作者的主观情志,并能达到主客观高度统一的意境。这是中国画创作的最高境界,也是孙安先生在创作和教学探索中,孜孜以求的。好的作品要表达的是精神气韵。从创作之初就必须要有诉诸于心的领会和感受。师法自然最重要的是,心要自然,不要刻意去雕琢,而是去感悟到自然赋予你内心的触动之后,所产生的情感和悟道,画在纸上,只不过是把这个结果呈现出来而已,最充实的恰恰是创作的过程。
绘画创作需要生活及感情,同时更需要灵感,技巧和天赋!如山水讲求气势,不管是山的全景还是山的一角都要求精益求精,体现大气磅礴,孙安做到了!观其所画黄山,太行山等系列作品,无不是其“画写物外形”“诗传画外意”,意境应得之于象外之创作观点的体现。其行笔运墨苍润浑厚,极具大气磅礴之气势;勾点时清新自然,皴染间虚实相生,皆显群峰竞秀,峡谷湍急,层林尽染,绚丽多姿。在妙趣横生又气象万千中,尽显婉约隽永的意境,独具身临其境的审美力量!
若说山水画是孙先生抒怀纵逸的挥洒之作,人物画则是他更贴近生活的又一风格。其栩栩如生的神态,自然亲切的韵致,无时不在告诉观者作品中承载的是作者浓郁的思怀。
画家孙安是一个朴素而温厚的人,他一反文人画风格中那些疏朗雅逸,细腻低吟的浪漫情怀,转而去表达一种阔远深旷,宏大壮美的志向。他喜欢“接地气”的创作,善于表达与时俱进的思想,他认为表现人民的心声,为时代放歌,这是有担当的艺术家的必然选择。他说,“生我养我的太行山,是我孕育创作灵感和激情的丰厚沃土,朴实善良的父老乡亲,战天斗地,不畏艰险,自尊,自强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和活力。在我与他们几度朝夕相处中,以及为他们造像的过程中,深深感悟到我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艺术源于生活,同时也源于细腻的情感,感情的融入才能让作品活起来,看到孙安先生的人物画,可能以为这不是一幅画,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真人,其眼神举止,让我们脑海里浮现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朴实无华的传统美德。这些画中人物,不论劳作,闲暇还是嬉戏的韵态,都在丰富中蕴入了自然神情,充分展示出温馨,简单而朴实的生活情怀。其线条笔墨的处理,显得更为灵活和透力融润,对毫发,肌理的勾勒亦充分显示出劳动人民的健壮和朴厚。大爱无疆,只有将真执的感情融入其中,才能创作出如此真实生动的好作品!
著名书画家孙其峰先生在观看了孙安作品后点评:能以自己的审美观点认识自然,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和特点。整体布局合理,以变化丰富的笔线为主旋律。勾、皴、擦、点,运用的很到位,笔墨变化自然。以景抒情,以情写景,大胆取舍。人物画形神兼备,充分体现出了人物的自然神态,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书画家。
孙安先生在国内外重要展赛中多次获奖,并享有“中国文艺功勋人物”“中华文艺复兴贡献人物”等称号,2017年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化部等四部门联合签发,授予孙安先生“德艺双馨优秀艺术家”荣誉称号。
《当年老红军》65cm×40cm
《抗联张大爷》60cm×45cm
《岁月》80cm×60cm
《小队长》65cm×4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