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匠的文化名片
人民书画网
2017-06-09 15:04:49
阅读:次
核心提示:
从一个为了解决返城知青就业的民间艺术团体到如今聚集了一大批中国画坛艺术巨匠的京城文化名片,燕京书画社经历了38年的历程。燕京书画社在这38年里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精品佳作,也逐步完善了自身的收藏理念。从李可染到刘大为,一幅幅藏画的背后都有着生动的故事。燕京书画社副总经理赵青仲说:“从一开始收画卖画,到现在的收藏,是企业价值的提升,也是发展的根基。”
赵青仲说,燕京书画社成立之初和发展的前期他还在专心画画,关于书画社的很多故事也是通过已经退休的老先生们得知的。燕京书画社成立于1979年6月,是北京最早的一个集体形式的画廊,也是北京市专为中外旅游者服务的大型专业商店之一、国家批准的首批涉外旅游定点购物商店之一。“1978-1979年正是大批知青返城的年代,为了解决他们以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时任崇文区区委书记的张旭(后任北京市书协主席)提议办一个书画社。当时由8名知青在天坛祈年殿旁边搭了一个塑料棚子,燕京书画社就这样形成了。”至于作品的征集工作,赵青仲说:“那时候作品都是从各个办事处收上来的业余书画家的作品,就这样支撑了两个月的时间。当时日本人非常喜欢中国书画,购买力很强,甚至有的时候可以用“抢”来形容。”在有一定的影响力之后,燕京书画社进入祈年殿的东殿和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