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中兰亭”说起
人民书画网
2017-06-30 08:36:07
阅读:次
核心提示:
沈德潜称无用师卷是“画中兰亭”,从上面的题记可知,乾隆对此画也是非常留心,但唐太宗时萧翼赚兰亭的故事,并没有在乾隆时的文臣身上重演。
在乾隆收入子明卷和无用师卷之间,乾隆身边的不少词臣与安岐都有交游。被乾隆称为“五词臣之一”的张照是《石渠宝笈》初编的首要编纂者,他与安岐有着亲近的来往。张照曾为安岐的藏品《董其昌山水方册》题外签,还曾承受过安岐奉送之陆治《梅石水仙双鸠图》。乾隆的另外一个首要词臣钱陈群与安岐也有交往,称安岐“平生然诺重意气,米家书画陶家珍”。
不仅如此,不少安岐的藏品此前就变成了乾隆词臣的保藏。参加编写《石渠宝笈》的张若霭就搜集到不少安岐的藏品,例如张若霭保藏到安岐所藏黄公望、徐贲所绘的《快雪时晴图》合装卷,在前隔水贴上了安岐的旧签,并在签上题:“甲子(一七四四)夏月得于安氏,价值三十五两,原签附存于此,晴岚记。”宫廷所收安岐的藏品—赵孟《临王羲之帖》卷、沈周画《春草秋花》卷也从前张若霭保藏。
沈德潜称“《富春山居》归安氏,为未得所,安氏不知也”。在成书于乾隆七年(一七四二)的《墨缘汇观》中,安岐对此卷的确没有特别的注重,只是放在了书中《名画续录》中,介绍非常简略。
也即是说,乾隆和文臣底子不需求像唐太宗和萧翼骗得《兰亭》那样煞费苦心,非常容易就能取得无用师卷。可是,乾隆并没有主动搜集此卷,而是比及安岐家道中落后,由傅桓送入宫中时,才出钱采购。这是为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