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史的另解
人民书画网
2017-07-31 15:16:35
阅读:次
核心提示:
一部收藏史,也可以说成是另一部消亡史。
中国人强调云烟过眼。怪力乱神,在感动我们的同时,往往会遮蔽质疑或独立判断的态度。古代的冒牌者并未意图刻意创作新的作品图像诠释,却以精准的戏墨混乱了自我的优雅。如造假“师爷”米芾醉心于玩弄老谋深算完全压抑自己的绘画理想,为骗取友人收藏的古老真迹的伪作,“演进”、“变形”古人用笔的使用方法,以假乱真。或者米老的模仿可能只是为了好玩而做的人生测试,用以确认自我具备重现前辈大师的风格技巧,同时挑战自认为专家的友人能否找出毛病。一代宗师,米芾使文化作伪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也以此留下恶名。当然,文人戏耍心照不宣,无所谓宏旨。然这样的事情,在后世亦有追随。传统鉴定方法中,无论学者还是爱好者们,在界定或重建古代大师的真实面目时,几乎不认为有必要精确说明鉴定的步骤和必要的流程分析,许多鉴定者的心中早已预设了某种直接的认定关系,忽略一些问题,直奔自己既定忠实的想象性主题。一些符合时代情感并能引发共鸣的画作,他们可以世说风云,显然在流传当中一无舛误,很少受到诘问,甚至完全没有任何质疑,会被轻易地变成某位书家和画家持续增生的面目作品受到世人的推崇。作伪者一向截胡满贯,恒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