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兰花的涵义
孔子从精力层面确立了兰花的“正人”位置
《孔子家语》也记载孔子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正人必慎其所处者焉。”这段话阐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并用兰花比方“善人”。不仅如此,孔子还自比兰花,用幽谷中的兰花来比方自己生不逢时。东汉文学家蔡邕在《琴操·猗兰操》条目下说:“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道:‘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在这里,孔子还将兰花之香称为“王者香”,故后人称兰花为“王者香”“香祖”“国香”等。因《琴操》和《孔子家语》为东汉和三国时期的著作,有人置疑上述记载的真实性。不过,早在战国时期的《荀子·宥坐》,在评论孔子虽热心救世但不为诸侯所用就说过:“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正人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很显着,荀子是将孔子比方成空谷幽兰,虽不为诸侯所用,却并未改动其如兰花一般的高尚志向。且在《周易·系辞上传》中已有孔子将正人比方成兰花的记载,故后人又称兰花为“正人兰”。
自孔子在精力层面为兰花定调之后,历代文人墨客就偏心种兰、赏兰、咏兰和“写兰”,有着挥之不去的兰花情结。在传统花鸟画呈现之前,我国文人首要用诗赋的方式咏兰,而从宋代开端,我国逐渐鼓起“写兰”之风,以绘画的方式传承孔子所倡导的兰花精力,公认的兰画开山祖师是南宋的赵孟坚和宋末元初的郑思肖。赵孟坚的传世之作有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墨兰图》,此图绘墨兰两丛,生于草地上,兰叶柔美舒放,兰花怒放如蝴蝶翩然起舞。南宋消亡后,赵孟坚年已垂暮,他隐居于湖南,不食元禄,继续“写兰”,以示忠贞和狷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