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于艺术的双刃剑
人民书画网
2017-09-07 08:23:53
阅读:次
核心提示:
商业,尤其是实体商业,凭借艺术突破互联网经济的围剿,经过现场体验改进、优化商业环境,然后促进商业昌盛;艺术,走出高冷的美术馆,凭借商业,拓宽了展示空间和受众集体,既推动了艺术的开展,也提升了大众艺术人文水平。所以,在今世,艺术与商业的联婚,优势资源互补,无疑是符合了时代的开展和进步。
艺术和商业历来就不是冤家对头。古今中外,19世纪曾经更为干流,历史上许多创造都是诞生于商业模式,即甲方出钱,乙方制造。《雅典学院》《大卫》《最终的晚餐》等等都是定制造品,即使是一次失败的商业定制,伦勃朗仍是画出了巨大的《夜巡》。在我国,吴昌硕、郑板桥依据画幅巨细定有清晰润格,齐白石甚至细化到多少钱多少“虾”,但是,所有这些看似不那么精致的商业行为仍然难掩他们著作的光芒。但往事永久如烟如雾,现在,我们现已记不起也说不出商业布景下还有谁,还有什么著作被时刻定格成为经典。时代不同了,艺术与商业的联系也变得杂乱了。尤其在艺术家这里,不知从何时起,艺术与商业好像成了对立的两个方面,艺术家关于商业显示出的又爱又恨的杂乱心情,更多的是为了表现出一种清醒,一种睿智,还有一种狷介,一种庄严。的确,这些关于艺术以及艺术质量有着必然的影响力,但其中心情的部分往往都会在现实生活面前变得一触即溃。最常听见,好像也最为客观公平的一句话就是“商业之于艺术是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