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商场尊严
人民书画网
2017-09-07 08:24:02
阅读:次
核心提示:
在今日,虽然谈起梵高时仍然那么感动、激动,但主观上必定没有一个艺术家情愿日常维生彻底依靠弟弟的接济,也不会有人情愿像卢梭那样为一顿没有着落的晚餐走向街头拉琴,幸亏他还会拉琴。即使嫉恶如仇孤僻如马克·罗斯科那样,为了不再让他的著作在“四季餐厅”陪资产阶级们吃饭而毁约,撤回著作并交还纽约西格拉姆大酒店的大笔定金,但早年拮据时,“如果谁肯在他的余生里,每月给他600美元,那么他将毫不勉强地将他曾经所画的和以后要画的画悉数赠给给他。”罗伯特·马瑟韦尔是这样回想的。如此种种,艺术家们其实是很懂的。
比起优点,商业之于艺术的坏处,或者说其消沉的一面,由于没有优点那么显性,再加上艺术本体本身的特性,剖析起来则要困难得多,形而上得多,且因人因时因地而言。但是,相同能够必定的是,在古今中外的美术史上,许多创造都是艺术家在贫病交加时创造出来的,比方梵高,比方高更,比方徐渭等等,所以,艺术好像与赤贫,赤贫与大师之间有着某种逻辑上的相关, “史家不幸诗家幸”,从中,我们多少也能窥见那藏于帷幔之后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