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98碰撞“福禄娃” ——于进江古代点心模具艺术展
人民书画网
2017-09-21 11:24:36
阅读:次
核心提示:
2017-09-21 10:09:54 来源: 作者: 浏览:25次 评论:0条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总是秉承着“民以食为天”的认知,关于“吃”的艺术也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在众多中式美食里种类最为丰富的莫过于“点心”。无论是寻常人家的团圆聚会,还是亲朋好友间的礼仪往来。无论是婚丧嫁娶中的待客之道,还是寻根问祖的祭祀之选。丰富多彩的“点心”记载了家家户户的历史,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而如今提及中国文化,大家想到更多的是引以为豪的大主题如“秦皇汉武”“故宫长城”。提到中国节日怎么过,要吃什么点心,每块点心的寓意是什么,大家仿佛都不太清楚。有些人甚至从来没吃过中式点心,只吃西式糕点,忘记了中国点心的图案造型,更不要说口味了。中国世代传承的点心文化,正在面临着逐步的消失和遗忘。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视觉艺术创作人。为了复兴以“中式点心”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用了三年时间搜集、研究、整理了关于点心传承的文化历史资料。 今年十一假期,于进江将在北京798悦·美术馆,展示他收藏的上百件跨越500年历史的古代点心模具,以及为这个展览设计创意的中式糕点IP形象——福禄娃。 这是一次文化与艺术的碰撞;一场复活中国传统文化的中秋模具展;一次别具特色的全新概念的展览方式;一次让传统文化嗨起来的聚会,一次超越感官的视觉盛宴。 一块小点心,传递大文化 说起于进江对古代点心模具的探寻,源起于一位朋友旅游归来送给他的日本点心。 当远渡重洋的日本点心作为手信出现在他眼前时,精美的包装、优美的造型,精细的图案、制作精良的传统口味,瞬间使得他对日本点心有了新的认知。原来一块小小的点心竟然可以做的如此别致,既体现出当地的风俗人情,又能让人感知到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是百年传承人的手艺匠心。他不由得赞叹,日本人在一些小事上的专注。竟然可以通过吃传统点心,让人感受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延续。日本的点心能够做得如此极致,那么我们中国的点心又做得如何呢? 带着这个问题,于进江开始寻找中式点心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认为“民以食为天”,我们拥有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堪称是世界上的农耕文化典范。并且,中国人一直把“吃”与节气相连,讲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合。而在所有食物里面,最有特色的是中国的点心。点心从祭祀到赏赐,从馈赠到自家食用,贯穿了中国历史与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不同地区都有节庆时送点心的习俗,这些点心不是简简单单的食物,是礼仪更是祝福。在古代,各式各样的点心不仅仅丰富了古人的饮食生活,更给寻常的日子里增添了一种举家同欢的“仪式感”。而现在这种仪式感的体验,随着快节奏的生活以及西式糕点的冲击,我们接触传统点心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很多孩子都没有吃过传统点心的味道,更不要说传统点心长什么样子了。 纵观世界各地点心美食都是传递城市品牌的一种事物,例如,丹麦的曲奇、意大利的披萨、法国的面包,但是我们中国的点心又有多少的国际认知呢?不光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也开始对这件事渐渐淡忘。 在中国什么样的点心能够传达传统文化特色?又如何能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怎样通过点心唤醒当代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呢? 有使命,方有目标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传统点心到底怎样?于进江花了3年时间,行程10万公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平遥的深宅大院,到江南雨巷市集,搜集到了中国各地遗留的4000多块不同图案的古代月饼及点心模具。每一件都饱含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随着搜集的点心模具越来越多,各地区丰富的传统文化魅力也慢慢呈现出来。模具纹样里的二仙拜月、蟾宫折桂、八仙传说、玉兔嫦娥渐渐拂去历史的尘埃,古人对于饮食美学与生活的智慧浮现在世人眼前。
他从这4000多块藏品中选择了一个葫芦造型的模具。对于葫芦,古人的认知是福禄吉祥,但是有些现代人却认为它是陈旧的,过时的。于进江通过抽象的视觉设计,把葫芦造型重新解读,用现代艺术语言打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福禄娃”。 希望用当代艺术的方式打造的福禄娃,能够在突现传统内涵的同时,更能给现代人一个不同的视觉感观。 “福禄娃”的红色外观代表热情的中国;白色笑脸象征着快乐时尚的生活。娃娃身上九个不同造型的传统纹样,也各自代表了美好吉祥、团圆幸福、好运快乐、健康······这些独具特色的纹样都是源自于于进江先生搜集的4000余个古代点心模具上的图案。加上“福禄娃”奇特的葫芦外形,强化了视觉的记忆。既是传统的承载,也是古今的融合。 而且他赋予“福禄娃”鲜明的人性化特色,创造了经典口头禅“你吃了吗?”希望能通过这个福禄娃,让更多年轻人开始对传统文化好奇,引起对即将消失的中式点心的关注。 结合“福禄娃”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艺术创作,每件作品都以古代点心为创作灵感,用当代艺术语言,进行了对传统文化的阐述。 《位置》 装置作品 100只福禄娃+100把中式椅子+100件经典的古代点心模具 我们用这个奇特的“福禄娃”给大家展示于进江收藏的老模具,100块跨域500多年历史的老模具,将在这个娃娃的面前特别的展示自己的“模样”。 在展览空间中以阵列的方式,纵横交错地摆放了100个坐在椅子上的福禄娃。每个福禄娃都仿佛坐在桌前品味一块传统的点心。到底是怎样的一番味道呢? 用中式的椅子与现代的吉祥物进行组合,正是希望传递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否可以如此轻松。每把椅子与福禄娃之间的关系,也仿佛是当代每个人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现代人如何寻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们这个时刻在传承整个中国文化中的位置到底应该怎样摆放?大概每个观看者都会有不同的解读。 《二十四节气》 数码艺术 在中国传承千年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中寻找到古代模具中的24个经典图案。用这些原本体现在古代点心之上的图案,重新构成了抽象的故事。或许是希望和惆怅、或许是愤怒和愉悦,或许是你我他,每个人心情的一次24种解读。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4个图案就像24个造型各异的窗口。透过这些窗口我们正在观察我们自己的生活。希望通过以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 建立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一种连接。 《希望》 布面油画 以世界熟知的艺术作品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作为创作基础,用13个形态各异的福禄娃,带领大家回到“餐桌“这一永恒的主题。映射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中国人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不同态度。如果我们对传统文化不加以保护与传承,则可能就是我们吃的最后一顿晚餐。如果可以传承古人的智慧,利用开发,那传统的未来就会像画面盘中象征繁衍与生息的”石榴”一样,多子多福、世代相传。
为何选择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798作展?于进江先生说:“798一直是现代北京的重要文化地标。我们希望在此展览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让传统文化回归到现代生活,用艺术的方式展示传统的魅力。是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文化群体了解到中国点心这个文化点。 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探寻,解读中国文化的出路到底在哪里的时代问题。让更多的人见到礼仪与点心、点心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式点心,共同把中式糕点推向更广阔的世界平台。 今年十一,于进江先生用全新的艺术语言,呈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点心模具展。 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次艺术上的大胆尝试。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使命,也是开创时代符号,希望让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
小点心、大文章,希望这些老模具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发挥出更大的文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