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国文艺 正文

陈丹青的艺术哲思

人民书画网  2017-09-26 09:28:34 阅读:
核心提示:

 

  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少年时期的陈丹青,没有画册,只要一本是非印刷的傅雷著《艺术哲学》。他从中了解到伦勃朗、维米尔、米开朗琪罗等西方艺术家,发烧发狂般地沉迷,“做梦都会叫伦勃朗的姓名”。比照当年,现在文明交流越来越频频,欧洲的原作有些都拿到我国来展览,乃至达·芬奇的原作(熊头素描)也初次进入我国。可是那种“热”却冷了。人们不是不知道这些大师,但知道的艺术家太多了,很难有关闭年代那种张狂。上海博物馆《清明上河图》展出的时分人们会排五六个小时的队来看,如果《蒙娜丽莎》能够来我国,信任也会呈现相同的盛况。然而这仅仅到此一游,最多拿出手机来摄影。这叫博物馆年代、旅行年代,在这个年代艺术与看的人是否还有曩昔那种真诚的关系?现在伦勃朗来了,大好的工作,却呈现时刻、文明上的错位,但伦勃朗仍是要来,并且来的还不行、还不多,来的次序性还不行强,他在时刻里的头绪、在文明里的因果我们总是没有时机想清楚。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