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帖”而不“师碑”的说法
人民书画网
2017-11-08 07:52:21
阅读:次
核心提示:
启功先生建议“师帖”而不“师碑”,自有他的道理。为了阐明他的观念,他对北碑不同形制的代表著作进行了仔细剖析,指出其好坏得失:“《张猛龙碑》在北朝诸碑中,名为冠冕。龙门诸记,豪气有余,而不免粗暴逼人。邙山诸志,精美不乏,而不免于千人一面。”这儿启先生充分肯定了《张猛龙碑》的艺术价值,以为乃北碑之冠(唐初楷书我们欧阳询就显着受到此碑的影响)。但启先生又一起指出洛阳《龙门二十品》豪气有余而不免粗暴,洛阳墓志虽精美,却千人一面,短少改动。
在学唐楷仍是学魏碑的问题上,启功先生将唐碑和魏碑进行比较后以为:“北朝碑率,镌刻大略,远逊唐碑,其不能详传毫锋转机之态处,反成其古拙生辣之致,此正北朝书人、石人预料所不及者。《张猛龙碑》于北碑中,较《龙门造像》,自属工放,但视《刁遵》《敬显隽》等,又略见刀痕,惟其于书丹笔迹,有合有离之间,适得熟甜辣味外之味,此所以可望而难追也。”这儿启先生阐明晰唐碑的利益是镌刻精细,能详传笔锋,改动丰厚。而北碑却镌刻大略,过于率意,却有意外的作用,可望而不行追,这是书人和石工未能预料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