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著名窑口的现状
人民书画网
2017-11-16 08:48:05
阅读:次
核心提示:
关于羊舞岭窑的得名,一向众说纷纭,现存较为干流的说法,是说因出土的器物纹饰酷似羊的形象而得名。羊舞岭窑作为一处民间窑厂,其出土的瓷器,大多为普通群众的日用日子用具,重功用轻装饰是其首要的特征,例如其出土的青白瓷,就只保存首要的器物造型,短少外部装饰纹样。羊舞岭窑的制瓷工艺,一向较为先进,并没有凭空捏造,而是自动与周边的窑址进行交流互通,深受周边窑址的影响,特别受景德镇制陶工艺的影响最大,在瓷系区分中,有的学者倾向于把羊舞岭窑直接划归为景德镇瓷系,更是证明两者的渊源深沉。
羊舞岭窑自宋代到明清一向都有陶瓷出产,一向到清末由于瓷土的缺点以及其时工艺水平的限制,才导致羊舞岭窑址的衰废。可是羊舞岭窑所代表的风俗乡土文明的民窑特征,一向被专家学者所注重,一些专门的羊舞岭窑传承人,对其工艺不断的加以传承和立异,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强文明旅行建造,让羊舞岭窑萧瑟乡野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本文希望经过对羊舞岭窑价值的翔实剖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了解羊舞岭窑的潜在价值,展示这一民间珍宝的文明内在与共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