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打破“地域风格”
人民书画网
2017-12-06 10:19:51
阅读:次
核心提示:
1991年我国书协建立了刻字委员会,安排协调全国现代刻字创造、展览以及世界间沟通。为培育现代刻字作者,各协会安排展开各类培训班,在初级阶段,著作往往会呈现出相同、相像的状况。“在前几年的刻字艺术展中,我们能看到许多著作表现出稠密的地域相貌,如福建、黑龙江、天津、山东等,福建作者的著作往往为少字著作居多,将字的原意延伸,如川,会有河流等的意向,到达冲击力强的作用;黑龙江的作者寻求直刻作用,字多而笔画粗细改变少来到达调和主体的构成作用。”在沈岩松看来,地域风格的构成是天然展开的成果,跟着信息的沟通,展览的互动,地域风格以及各省终年举行现代刻字的展览,已发作很大改变,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式。
需求前浪带后浪
在许多场合,我们能够听到这样的一个论调:作者参加刻字艺术是在走一条捷径。在沈岩松看来,这个状况的确有存在,但不是现象!有些作者多年来投稿书法著作却没有当选,如果投刻字著作会不会相对容易些,这个问题也要从几个方面来看。“就现在来看,刻字艺术的群众根底还不行普遍,人数少,在参加各类刻字展览时,有经验的作者创造的著作更容易获奖或入展。”另一个方面,因为社会上有些人对刻字艺术存在成见,不少优异的作者不再持续刻字艺术的创造,形成人才的青黄不接。“这就需求我们各级书协刻字委员会努力地去培育年轻一代的作者,竭尽全力地培育新作者根底性的内容,对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更需求我们的老作者‘前浪带后浪’,更需求社会对它的容纳,让其能在实践中得到生长,探究展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