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画的嬗变之路
人民书画网
2018-01-18 10:57:57
阅读:次
核心提示:
中国字的绘画性首先在于选择了象形文字之路。可以说,人类各族都经历过象形文字阶段。中国汉字,之所以能够摆脱普遍的拼音化文字进化之路而独辟蹊径,是因为突破了两个发展瓶颈:一是象形的高度概括性,二是语、文分离。前者使象形造字法能够满足日益丰富的生活需要,后者确保了图形识别成为中国文字的稳定主流,声音只起辅助作用,或者说是第二作用、间接作用。
例如,苏美尔象形文字中仅表示“人”的不同动态就有几十个字,使得其在使用中复杂到难以为继。著名学者饶宗颐在比较了甲骨文和苏美尔文后,认为苏美尔象形文字本身使用上致命的缺陷,使得苏美尔文走向消亡。而汉语只有一个“人”字,不同动态和人的功能,都交给别的字去表现。正是如此,我们依托文字基础形象的可组合性,走出了新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