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塔拱门之美
大报恩寺琉璃浮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代皇家寺院——大报恩寺的标志性建筑。作为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的地标,它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更有“我国之大古玩,永乐之大窑器”之誉,是其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
惋惜1856年琉璃塔毁于太平天国战役中,后来考古工作人员依据史料记载,用1958年在南京中华门外明代琉璃窑遗址上(坐落今雨花台区)发现的琉璃构件,并结合民间征集的构件,修复组合成今天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它本来应该是大报恩寺塔第二层至第九层每层八座门(四虚四实)的门框,在释教中称为“壸门”。依据《折疑梵刹志》的记载计算,大报恩寺琉璃塔共有72座这样的琉璃拱门。(南京市博物馆也藏有一件修复品)
拱门正中的玻璃上还雕刻着600多年前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容貌。门上装修的动物分别为大鹏金翅鸟、龙子龙女、飞羊和白象。这种动物造型,叫做“六拏具”,这是藏传释教美术的一个特有造型,每一种形象都自有涵义。
伽噌拏(大鹏金翅鸟)伽噌拏(大鹏金翅鸟)
值得一提的是,大报恩寺琉璃塔在西方人心目中具有崇高的位置。他们习惯称大报恩寺琉璃塔为“南京瓷塔”,并长时间将其列为和万里长城齐名的东方奇观。(不过直到20世纪前期,我国人自己才知道这样的点评。)
大报恩寺琉璃塔在欧洲享有的盛誉,首先要归功于荷兰人约翰·尼霍夫(1618-1672)。
165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来到南京,随团的画师尼霍夫制作了多幅琉璃塔的写生著作,后来以铜版画的方式在欧洲出书,敏捷掀起了“南京瓷塔热”。这座足能够代表我国的瓷塔,在欧洲众所周知,以至于从没来过我国的安徒生,将其写进了神话《天国花园》之中。
西方人笔下的大报恩寺琉璃塔西方人笔下的大报恩寺琉璃塔
咱们现在也只能在西方人的画中一窥大报恩寺琉璃塔当年的风采,真不知是幸仍是不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