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犯傻”的大师顾恺之
人民书画网
2018-03-08 08:38:00
阅读:次
核心提示:
正是在如此生动的故事叙述中,《宣纸上的我国》将我国书画史写得繁荣动听。咱们能够再举其间一篇《顾恺之三绝》为例,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大名鼎鼎的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
顾恺之对自己的画适当自傲。364年,由晋哀帝施舍的南京瓦官寺建成,僧众设会,请当朝的官员文士、王公贵族来捐助,士大夫们捐钱没有超过十万钱的,顾恺之一会儿认捐了一百万。他闭门花了一个月时刻,在庙中一面墙上画了一幅维摩诘像,画完之后,要点眸子,就提出要求:第一天来看的人要施舍十万,第二天来看的人施舍五万,第三天的随意。听说开门的那一刻,那维摩诘像竟“光照一寺”,许多施舍者在这神性的光芒中不能自制,面壁啜泣。前来观看的人堵塞寺门,挤满了寺院,很快就募到了百万钱。
但有时太自傲了,就会犯傻,会吃亏。听说有一次他要出远门,就把自己满足的画作会集起来,放在一个柜子里,用纸封好,题上字,交给大司马桓玄代为保管。桓玄没忍住,翻开柜子,把画悉数取出,又把空箱子原样封好。过了一阵子,顾恺之回来了,桓玄把柜子还给他,并说,柜子还给你,我可没动。顾恺之翻开一看,画全没了。他竟然毫不怀疑是被人偷走了,而是茅塞顿开:“好画能通神,变幻成仙飞走了。就像人修炼成仙相同。太妙了!”
这些生动的故事,都和顾恺之在绘画史上的方位非常契合,它们都意在阐明顾恺之绘画水平之高明,且高明之外,“意在逼真”。这是我国画在写实基础上的第一次腾跃。由“形象”而“逼真”,提出“以形写神”的美学观念,能够看作我国画进入“技近乎道”的境地的标志。这个“神”,正是我国艺术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