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文艺复兴理论 正文

画中两线相接的妙处

人民书画网  2018-08-06 11:26:50 阅读:
核心提示:

 

  简繁稿用笔存在问题。黄宾虹曾讲:“画中两线相接,与木匠接木不同,木匠之意在于牢固,画者之意在于气不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1961年版第35页、以下引证本书时只著书名)在简繁稿中,每幅画中都有充溢匠气的两线相连,行笔中不合理抑扬,起笔和收笔时轻佻,都表现了作者用笔幼嫩。黄宾虹绘画时常用剑脊笔法,以增强著作的立体感和气韵,他曾概括道:“作画运用中锋有两法,一是剑脊法,线之中心留有一条白痕,两面光。宜画秋树枯干,非下苦功不易得法。一是圆柱法,线之中心有一条黑痕,两面光,画巨石常用,画树亦可。”(见《黄宾虹画语录》第31页) 在创造中,他用剑脊笔法时均为中锋用笔,线条起笔和收笔呈收敛趋势,行笔疾缓有度,线条柔软而有力度,线条中心的飞白和两头墨线规整和谐,底子做到起笔和收笔时中止并多为实笔。这是他长时间探究出的用笔技法,能随心把控、信手拈来,特别对收笔把控是最能表现其笔力功夫。简繁稿每册中都以飞白用笔为主,这些中心有飞白的线条底子不是中锋用笔,首要是靠人为用渴笔散笔来故意仿剑脊笔法的外观,但起笔和收笔多呈发散状,特别是收笔更为显着,飞白两头的墨线火气重,短少平滑舒和感觉。这些线条不是黄宾虹发起的剑脊笔法,其效果也就差甚远,导致简繁稿线条和画面凌乱无章,短缺美感。一起,简繁稿中画山的底部线条也多为飞白笔,使画面有漂浮空无和虎头蛇尾之感。咱们细心观察黄宾虹著作会发现,用剑脊笔法仅仅其间小部分,更多是以实笔为主,特别是画山的底部,不会过多用剑脊笔法,只要这样才能使有画面有稳实之感。适当用剑脊笔法可使画面生动而有精力,过多用则实得其反。这儿选取浙江博物保藏黄宾虹画稿顶用剑脊笔法和渴笔较多著作见图9、以及图7、8与图1、2、3、4、10比较,可看出黄宾虹创造时以“五笔七墨法”用笔,线条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简繁稿用笔与黄宾虹剑脊笔法效果有很大差异。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