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名家杨晓旭艺术人生访谈录
展开书画家杨晓旭先生的作品,古意盎然,意蕴悠长之气韵扑面而来,他的画作中,在绵亘的青山间,谨严之书体中,满溢着文人之情趣,他以摹古为主,但也不乏新意,赏其作,似乎能触碰到古人的生活状态和艺术精神。这也是他画品要为观众所传达的一种承传有序,融古通今的创作理念。
天赋启笔 承古心境
杨晓旭先生1966年出生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受家庭熏陶,他从小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尤醉心于古代文学及书画艺术。由于在当时缺乏学习材料和师资,杨晓旭只能凭借有限的资源自己揣摩和练习,难得的是,他独到的天赋,竟然让他的自学过程未走弯路,还能在初步的有序传承中领悟一二,但谦虚如他,却总说自己仅停留于喜欢的层面。杨晓旭在校园时光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到了大学时,学习的是金融专业,但这时的他,专于学业和今后的就业,虽平时也能抽空练习书画,但也只做了点儿“蜻蜓点水”的功课,加之工作及成家后负累增加,竟有二十余年未再动笔。虽然手中之笔暂时搁下了,但杨晓旭的心中之笔却从未放下,没有了临摹和创作的笔墨功夫,但在他心灵深处仍然保留了一片澄澈之境,专为书画艺术而留。当时间轴游动到2012年,杨晓旭才慢慢放下工作之累,重拾笔墨欲成未竞之好,这一次,也就真正开启了他书画艺术生涯的旅程。
杨晓旭仍旧从中国传统山水画入手,苦学技艺,以古人为师,遍临五代、两宋以来名家名作,对元四家尤有心得,上追董巨,下及明清诸大家,使画技日深。对于研习,他也始终是一种较为开放的态度,他说:“在临摹的阶段,其实各种画法都可以学,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风格,临好了,然后再学习其他家的,互相补充,不要拘泥,更不能随便。书画有南北宗之分,不要管那个,就是一种说法而已,其实不论南北都是可以学习,关键就是在临摹的时候自己一定要踏实练好才行。不是说非要学或者是不学哪家哪派,无常法!”古云,圣人无常师,杨晓旭的学习之路以古人经典为师,并在心摹手追的过程中领悟并实践着融合贯通之心法。在杨先生的艺术体会中,他特别强调的是“心境”两个字。这个“心境”里包含着古人的心境和自己的心境。他说:“所谓的追根溯源,其实不光是对技法的临摹,更是要从古人的作品中去感受他们的心境,不同的作品传达着不一样的气韵,其实这个气韵就是以心境为基点的。所以,对于古人的经典作品,可以去体会,但要是只走模仿的路是行不通的。”书画家杨晓旭的过人之处就在于,面对从古到今浩如烟海的书画艺术作品,他始终都在用一种开放的思维和心态去迎接和面对,也正因为打开了自己的心境,故能无门户之见,并博采众长,且在不停研索中得到无止境的提升。从2009年始,杨晓旭就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大赛获奖。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山水作品作为名家作品在英国巡展三月余。
杨晓旭作品1
画艺精专之后的杨晓旭并没有因取得些许成绩而骄慢,反倒激励着他发现自己艺术创作中更多的不足,开始用起了扬长补短之功。杨先生回忆道:“那个时候我发现,书法功底不到,中国画是画不好的,所以,我就又开始把书法拾起来,用了很长时间去揣摩和练习。”此后,为进一步提高,杨晓旭还是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潜心学习中国书法,以楷书为基,临习晋唐以来各大家名帖,对魏晋、智永、欧体潜心修习,使书画得以全面提高。在潜心于书法的过程中,他也有了更多新的领悟,他说:“临帖,除了笔法之外,还要重在理解和体会。就比如我临欧阳询的作品,他早期和晚期的作品风格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九成宫,那个是他晚年写的,是皇帝给他的任务,他必须好好写,所以才能有笔法更老辣,结构更严谨的欧体,也能够想象到欧阳询在写的时候是有多么谨慎。要体会到他的心情,才能临好他的帖,也才能知道哪些是自己需要的,精华的,哪些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书画家杨晓旭先生用功至此,可以说是把作品后面的内涵理解到位了。再观其作,便可从承古之谨严里看到他的恪守,亦能从笔墨之铺陈时解读其心境。
沉实谨巧 入微笔墨
很多人乍一看杨晓旭先生的画作,都会有一种“无新意”之感,但若仔细品味之,即会被其高古而深邃的笔墨引入到一种幽寂的境界中,一种静至虚极的清凉便由心而生。从技法上来讲,是他十年临古功力的积淀和渗透,从境界上看,则是他先于心感会到那一点灵犀之后,再将所有情思发诸笔端的结果。故而能在承古中看到严谨的技法,在着墨时体会性灵之涤荡。其书其画各显逸格,其心其境,则归于淡远。
观杨晓旭先生的画作,承古之细腻自不待言,难得的是超越了那份崇古之心的境界,他心里有对古人精品的敬畏和心摹手追的执着,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又不会因落于窠臼而裹足不前。杨晓旭先生画作,笔力沉雄是其最大特色,他善攻水墨,仅用五色之墨,于浓淡干湿焦的交相运用中来体现山河隽美之态。南齐谢赫曾总结“六法”来概好画之品。笔者认为,其中“骨法用笔”“传移模写”和“经营位置”尤为重要,这也在杨晓旭先生的画作中体现淋漓。“骨法用笔”体现在其用笔之风骨。《笔阵图》中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杨先生之笔,毫无细弱绵软,或犹豫松散之态,画中勾皴,笔笔劲健,点染之处,也清晰明朗。“传移模写”则是其临古之功底,“经营位置”则在于他布局之善巧。前云,杨晓旭习画承五代董巨和元四家,在其画作中,自然就会融冶不同朝代的大家之长,故其中也渗入了“元四家”或沉郁苍莽、或湿润华滋、或气清质实,或潇逸清疏的画作意态,故观其作,有入古的沉实,亦有出古之韵致,实在有只待心会,而不欲言实之感。
杨晓旭作品2
杨晓旭先生的书法作品也有可圈点之处,从中也同样能看到融古出新之气象,用笔恪守中庸之道,重在追求横平竖直的基本而究竟之规则,结字严谨,有揖有让,递相映带,时而靠势的露锋来承上引下,时而以沉稳的回锋含其脉气。墨色浓郁均匀也让作品增加几许庄严之美,结构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分间布白八面玲珑,字势整体有疏有密,气势奔放。对于古帖,他并不刻意模仿,只领会其中精神,摄取气韵精髓,溶于自我笔端,逐渐形成一家。多年来的勤研努力,也让杨晓旭在业界获誉颇多。
杨晓旭先生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当代环球书画院有限公司艺术顾问。2010年10月所作的绘画作品入编《西柏坡杯全国书画大展作品集》,并被授予“当代中国书画界精英人物”的荣誉称号。2010年10月在纪念徐悲鸿先生诞辰11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荣获优秀奖。2010年11月美术作品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1周年“祖国颂”全国书画大奖赛活动中荣获金奖,并被革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同时其作品入选《华人时代》名人画刊。2010年12月在首届“星海杯”全国书画作品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1年10月参加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华魂》杯.全球华人书画艺术大展并获得二等奖。2012年8月在第三届“星海杯”全国书画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7年9月作品参加中国书画艺术国际交流大会,在鸟巢展出。2017年10月,书画作品入编《中国美术选集》。2017年11月,应邀参加了中国国家书画院举办的“心纳万境”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2018年9月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以其作品发行的美国、比利时、荷兰、法国邮票参加巴黎“世界邮票上的中国文化”展。
如今的杨晓旭,虽然已在书画艺术界有了一席之地,但他在艺术上勤研不辍,孜孜不倦地求索已然保持在他的生活习惯中,他说:“我现在还一直在临摹呢,而且是边临摹,边自己创作,两不耽误,天天写画,根本停不下来。”乐在其中,是杨晓旭先生习研和创作的动力,他希望自己在这条艺术之路上,就这样慢慢地,认真而执着地走着,他认为,最精彩的永远是路上的风景!(记者:杨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