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岩画里的传统品德观
人民书画网
2020-03-24 08:33:17
阅读:次
核心提示:
礼孝之道思维也是释教所建议的。佛说:爸爸妈妈恩重难报。阐扬孝道的释教经典有许多,其间比较重要的有:《爸爸妈妈恩难报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以及《佛说盂兰盆经》(简称《盂兰盆经》)等。关于许多人来说,耳熟能详的则是《盂兰盆经》。
“盂兰盆”是梵语译音,意为“抢救倒悬”。据《盂兰盆经》记载:目连尊者得到六通(六种才智)后,想酬报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他用天眼查询,看到过世的母亲在阴间中被倒悬,皮骨相连,沉痛无比。目连十分哀痛,所以以神通之力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可是饭刚送到其母手中,没有进口即化为灰烬。目连不解其母早年造了何种恶业,才有如此效果。所以,目连请佛开示,佛陀随即为目连宣说其母的业力与果报:由于目连的母亲宿世常常诋毁佛僧,不信因果正法,贪嗔凶暴,所以今生受此苦报。虽然目连尊者神通第一,孝心感天动地,可是其神通难敌其母之恶业,唯有仗十方僧众威神之力,方能令其母脱离恶道。佛陀指示目连:在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时(印度旱季期间,僧众结夏安居三个月,此日是安居结束的日子),以百味饮食置于盂兰盆中供养众僧。这一天也称为“佛欢欣日”,由于在三个月的安居修行中,许多比丘通过吃苦修行,道业增上,许多都证得圣果。因而,供养这些众僧,会得到无上福报。以此积德行善使七世爸爸妈妈和现生爸爸妈妈在厄难中者,脱离饿鬼道,生人世或天界受乐。目连尊者听佛说《盂兰盆经》后,欢欣无比。所以,在七月十五日这天,目连用盆子装着各种饮食供品,供养十方僧众。目连的母亲也因而而得以脱离饿鬼道的苦楚,生到了天上,享受高兴。这便是《盂兰盆经》的来历。
而深受我国民间喜欢的则是依据《盂兰盆经》所盛行的“盂兰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