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国文艺 正文

东汉宴饮画像石根究

人民书画网  2020-06-18 07:04:40 阅读:
核心提示:

 

  在宴会内,还有不少服务于宴会主、宾的家丁和厨师。如收集于江苏省睢宁县的东汉宴饮画像石。画面上层刻一厅堂,房顶栖鸟凤,堂内四人对坐,两端四位奴隶侍立,距筵席较近的两位家丁各执一扇,为来宾避暑;中层栏杆旁坐六人,栏间有家丁捧食而过;底层刻庖厨,一家丁正穿过下中两层的隔墙,应是刚从厨中捧出菜肴。厨房中,梁上挂有兽首、排、腿等肉食,六名伙夫正在吊水、切剁、烧火、烹煮。恭谨的随从、繁忙的伙夫,反衬出宴飨的隆重和尊卑之序的安定。

  除宴飨外,画像砖、画像石也着力体现拜谒、出行、迎驾等迎来送往的场景。汉代贵族的日子离不开车马,出行图是常见的画像石、画像砖艺术主题,如1953年四川省成都郊区收集的辎车随从画像砖,紧随辎车一溜儿小跑的随从被描绘得绘声绘色,车中乘客虽未露峥嵘,但经过家丁举手投足间的勤恳鼓动,不难想见车主的高贵与威严。画像石、画像砖中,出行图又常与迎宾、拜谒图一起呈现。拜谒礼是古人社交活动中一项重要的碰头礼节,宋代朱熹在《增损吕氏乡约》中指出拜谒之礼的首要目的:“一曰尊幼辈行;二曰造请拜揖;三曰请召送迎;四曰庆吊赠遗。”拜谒礼仪分拜礼和揖礼。揖礼是一种站着实施的碰头礼。拜礼较揖礼更为正规和隆重,是一种坐着实施的碰头礼。因古人常见的坐姿为跪坐,而拜之转义为两手布于席上行礼,故拜礼便是跪坐在地上双手布于席上行礼。纵观汉画砖、画像石描绘的贵族拜谒形势,可大致归纳为四类:一是臣对君的拜谒,首要呈现于描绘前史典故的绘画中,如“夏禹治水”“周公辅成王”“晏子见齐景公”“完璧归赵”“二桃杀三士”等,虽是汉早年的前史人物,但人物冠服和礼节均取自当时。二是下级贵族对上级贵族的拜谒,这一场景所占比重最大,如河南省唐河县新店郁平大尹冯君孺人墓出土的两块新朝拜谒画像石,其间一块的画面中,主人修八字胡,左手持剑,右手手掌向上平伸,做礼毕招待状。主人右侧有两官吏,一吏下跪执笏,皆折腰做拜谒状。其左一吏佩剑执笏。另一块中,左边主人戴进贤冠,右手执笏,右向跽坐受拜;主人面前一人跪立,双手捧笏作揖,身后还有六人执笏作揖。还有四川省广汉市出土的东汉拜谒画像砖,图中回廊下坐一长者,头戴进贤冠,身穿广袖长袍,正在承受拜谒。四人手持笏,拱手跪拜。三是幼对长的尊拜,多呈现于体现孝子体裁的汉画像石中。图中的幼者往往是以跪拜的方法来拜见长者。如山东省嘉祥县武氏祠出土的“老莱子娱亲图”“曾母投杼图”,都有孝子跪拜老一辈的形象,体现出长幼有序。四是主对宾的迎拜,此类图画又多与楼阙、宴饮、出行图画协作,构成衔接情节线。如山东省曲阜市城关镇颜林村出土的人物拜见·车骑出行画像石,画面呈“田”字格构图,左上一格的楼阙下有迎接来宾的使者及卫士,紧接右上一格则是拜谒场景,左下一格为车骑出行,无缺呈现迎来送往的无缺画面。此外,还有描绘生者祭拜死者、俗人参拜神人等拜谒场景的画像砖、画像石。拜谒主题最为直观地反映汉代礼制,礼的中心是尊卑次序,是确保贵族社会身份的原则支点,画像砖、画像石中关于礼法原则的必定和维护,体现在画像石、画像砖贵族日子图画的方方面面。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