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文艺复兴理论 正文

伊、何屐痕在我国书法打开史上的方位

人民书画网  2020-08-12 07:37:19 阅读:
核心提示:

 

  伊、何屐痕在我国书法打开史上,活泼于清代中后期的伊秉绶和何绍基,是两位绕不过的重要人物,假设从某个视角剖析,正是因为碑版之学的昌盛兴起,才进一步确立了他们在当时书坛的方位及其存在的客观含义。

  从日见昌炽的碑学创造的体现理念和审美广度看,乾、嘉之际的邓石如、桂馥和伊秉绶,确是三位能够混为一谈的书道中人。本以“当朝四体书榜首”之誉独步天下的邓完白自不待说。身为一代朴学硕师的桂氏,则向以内养充足与功力精深而居高临下于彼时学、书两界。伊秉绶(1754—1815)书法的旷世含义,正在于他异乎寻常的创造高度。伊氏创造植根汉人,虽不见一般隶书的运笔和结体方法,却无碍于汉碑神采在他手下的无缺凸现。此中现象虽缓起缓收犹平沙落雁,然内中真气充满气味犹黄钟大吕显尽高华之态,则唯伊秉绶所能。难怪乎,康有为在话及邓石如书法创造时,曾有一段颇令人深省的评语:

  “怀宁集篆之大成,其隶楷专法六朝之碑,古茂浑朴,实与汀州分分隶之治而启碑法之门”。保藏伊氏“清光宜对竹,闲雅胜闻琴”隶书五言联,为作者46岁所书。通篇古泽娴雅、端庄堂皇,又因迥异时风、匠心独运而令人耳目一新。最令人称道者,为其笔体间虽稀有高低且时显对称的字态,然这一一般为人们所忌讳的书写方法,却无碍于作者审美的清楚表达。有言道,伊秉绶隶书全从篆书中来,而此一被称作篆籀笔法的运笔之能,在伊氏腕肘之下可谓演绎得淋漓尽致。他的颖毫所运缓而无滞状,以及线条粗细几近律一的现象,在其晚年著作中体现得益创造显。伊氏在世共六十二年,如书于其60岁时的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