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孔细密深邃品相上佳
人民书画网
2020-09-10 09:23:48
阅读:次
核心提示:
鸦片战争后,割地赔款使清政府财政绰绰有余,关税收入多被用作战争赔款以及各种外债归还,白银许多流出海外,只需很少被销铸成形制一同的海关税锭上缴国库。后履历朝历代的熔毁改铸,海关税锭存世少之又少。在这些海关税锭遗存之中,浙海关属最稀见的品种之一,现在发现不跨过十枚,道破拍卖鲜有出现。此枚由宁波颇具规划的吉字银号代铸,打戳周正,气孔细密深邃,品相上佳。
福建地处东南滨海,很早翻开海上生意。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禁翻开,中西生意逐年添加,西班牙、荷兰等外国银元随商船绵绵不断流入福建,成为当地干流钱银。此刻银锭在福建民间已乏人问津,铸造量锐减,旧锭大多回炉改铸,惟藩司、盐道与海关等上交税项,因朝廷的坚持还以银锭办法起运。至清末,即便是税银,也因纹银短少而逐渐改用洋钱,银锭在福建随之绝迹。因此,留存至今的福建银锭少之又少,且根柢都为咸丰早年铸造。其间十两圆锭,因铸工较为粗糙,锭面罗纹粗大,锭体形似馒头,俗称“馒头锭”,真品极难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