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国文艺 正文

“乞巧”,就是“恳求活络”

人民书画网  2020-09-28 07:54:48 阅读:
核心提示:

 

  女性(或许也包括凑火热的小孩),在这一天,向织女祷告恳求自己“活络点儿”。具体内容就是许多针对女性的传统游戏。比如,对着月亮竞赛穿针线。把绣花针放到碗里的水面上,不让它沉底儿,看映到碗里的影子是直是弯等等……

  总之,不离针线活儿。就是所谓“女红”。本着我国人专事找专神的思路,这事儿得拜拜织女。

  虽然起点是功利的。可具体操作起来恰当愉快。其实就是给自己找个节日做做游戏乐呵乐呵而已。毕竟在古代,文娱项目没那么多,女性的日常日子也不总是多姿多彩的。

  据考为五代的《唐宫乞巧图》,可算是体实践际体裁里最棒的一幅了。由于它远看貌似是亭台楼宇那种的“现象画”。可是我们进一步扩展细节。看到那些小碟碗了吧。这些就是给“乞巧”过节做的准备。估量没错的话,就是我上面说的,把针放到小碗水里的那种游戏……

  还有包括署名明朝郭诩的《乞巧图》、清代陈枚的《月曼清游图册》等等,都是这类表现“乞巧”的佳作。

  说说我国画里的“情人节”

  《乞巧图》这种画,历史悠久,源源不绝。只需表面办法改动,内容根柢安稳。几个姑娘一碗水,斗斗花针扯扯嘴。无非如此。这可是也真能说明我国人日子情况的安稳性——从唐代到近现代没大改动。作为习俗画来说,“乞巧图”有必定含义。虽然或许到了近现代,不必定真的任何什么地方都兴这么玩儿。可是,至少好古之风下,我们知道这一回事。还总是拿它应七月七的景儿。所谓表面改动,我们可以看看清末海派的任伯年先生画的《乞巧图》,至少不像上面那种“写意”了。

  神话画|七夕

  另一类画,所谓“神话画”。就是我们现在最喜闻乐道的“牛郎织女”了。古代的七夕画虽多,可都是“乞巧”这个主题。“牛郎配织女”在文学傍边很常见,画里稀有。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