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国文艺 正文

钱邕的七夕长生殿图

人民书画网  2020-09-28 07:55:16 阅读:
核心提示:

 

  三、或许是不到新年和拜寿,我们不太乐意直接画“神仙”……更何况这俩“小年青儿”……

  可是,古代绝不是没有!相反,这种体裁还要比“乞巧”早许多。由于有汉代的画像砖为证:虽然是星宿图像像砖,可是这也是“牛郎织女”传说的来历。一个关于星座的故事……

  可是到了后来……我们都“乞巧”去了。虽然我们知道这个故事……

  清代的费丹旭画过织女,可是没有牛郎哦。

  不过,我也说了,古代绝不是没有相关体裁的。清代的汤禄名就有“七夕图”。上织女(其实是“七仙女”)下牛郎,可是,这必定不是“七夕画”的干流。

  到了近代,民智大开。“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成为讴歌爱情的夸姣浪漫的爱情故事。成为一种我们招认的正向的“社会一起”。

  神仙也是人,两地分居欠好。

  所以,“七夕”情人节的性质也跟着成为干流。这个故事更如此夸姣,寄托了我们对爱情最夸姣的自愿。

  天然牛郎和织女这两位的“神话画”就多了起来。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