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源流考
人民书画网
2020-11-04 17:42:59
阅读:次
核心提示:
梅瓶是我国古代瓷器中一种一起的器型,其首要特征是小口、短颈、丰肩、修腹、窄胫。本文从称谓、功用、形制的演化等方面去阐明梅瓶自唐末呈现以来的翻开演化轨迹,并在此根底上总结了各个时期梅瓶的形制特征、首要功用及梅瓶在整个前史时期的翻开趋势。
梅瓶是现在人们对“小口、短颈、丰肩、修腹、窄胫”的一种器物的称谓。但在前史文献记载中,“梅瓶”一词最早呈现于清末陈浏所著的《匋(陶)雅》中,稍后的《饮流斋说瓷》(民国许之衡著)对此有详细的记载:“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未丰,因其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等,故名梅瓶也。宋瓶雅好此式,元明暨清历代皆有斯制”,清楚地阐清楚“梅瓶”这个称谓的由来及其形制、来历。由此可知,人们把“小口、短颈、丰肩、修腹、窄胫”的器物称作梅瓶是在清末民初的时分,那在这之前人们对其是怎么称谓的呢?
与其有关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在《侯鲭录》(宋赵令畴著)卷三中称其为“酒经”,《翁牖闲评》(宋袁文著)卷六中称其为“经瓶”、“京瓶”,《云麓漫钞》(南宋赵彦卫著)卷三中称其为“酒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