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方法改造的“未来主义”
人民书画网
2020-12-01 06:21:06
阅读:次
核心提示:
1939年丰子恺出版《战地漫画》时,实践的严格履历及关于国族危亡的担忧现已使他完全抛却了对方法主义艺术的宽恕心境。他在序文《活的艺术》中将“感觉游戏的立体派,奇离古怪的未来派”通通称作为“死的艺术”。他建议的“活的艺术”要能活用于万物,要与人生密切相关。明显寻求方法改造的“未来主义”与我国人惨白日子的实践太脱节了。待到1941年陈抱一撰写《洋画欣赏及美术常识》时,从艺术史的角度看,未来主义也现已尘土落定地进入了曾经式。“未来派运动,最盛时期是1912年以来的几年间。至欧洲大战后,已逐渐消失其其时的白热的气焰,而有成了曾经之观了。”
从上文中提到的1920—1940时代在我国出版的西方艺术史的诸版本来看,我国关于未来主义的知道与介绍大都是依据日本书写的西方艺术史。日本成为向我国输入包括未来主义在内的西方前锋艺术的重要途径。日本在明治维新往后,成为我国眺望西欧的主看台。1909年,当马里内蒂宣告了未来主义宣言的几个月后,就出现了宣言的日文版。1920年,跟着西伯利亚远东共和国被并入苏维埃,马雅可夫斯基的朋友,未来主义画家、诗人布尔柳克逃亡日本。他在日本举办了“俄国未来派博览会”,推动了日本关于俄国未来主义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