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艺海拾贝 正文

苏轼雪堂拾萃

人民书画网  2021-01-15 15:35:37 阅读:
核心提示:

 

  元丰二年(公元 1079),苏轼分开江南湖州的鱼米之乡,前往湖北的黄州(今黄冈)任职,这一次,他因“乌台诗案”而仕途遭遇严重打击,朝廷给他黄州“团练副使”这挖苦可笑的芝麻绿豆官,远远地把他打发了。苏轼还曾下狱,在御史台狱中被关了四个月,对文人傲慢如他者,莫不是深深的欺侮。他身心悉皆疲惫不堪,托着一家老小二十来口,来到了这偏远的乡下中央。出路茫茫,一切未卜。

  几经辗转,多番周折,他一度颠沛流离。且由于俸禄的骤减,他的日常饮食起居变得份外宽裕,每日一家人开支不过百十钱。他起初寓居在定惠院内,和僧人们一道同吃同住,布衣蔬食,晨钟暮鼓,倒也乐得清净,这在他自述“某寓一僧舍,随僧蔬食,甚自幸也”可见。无法僧院房舍有限,哪容得他一家上下,于是,在友人的辅佐下,他移居至黄州江边的临皋亭,“已迁居江上临皋亭,甚清旷。风晨月夕,杖履野步,酌江水饮之,皆公恩庇之余波, 想味风义,以慰孤寂。”临皋亭相对开阔了些许,但西晒却很严重,到了夏日暑热难当。

  出于临近江水的便利,苏轼经常一个人跑到江边,望着江水痴痴地发愣,或乘着一叶轻舟任自流,跟着江水的起伏随船飘荡,漂到哪就是哪。他当时的心情,或许就像这悠悠江水, 空茫一片,烟波泛起,似乎走到穷途而不知归路。想那晋代阮籍屡屡驾车驶到渺无人烟之末路,便要下车放声哭号,而苏轼当时人生低谷的境况,也差不多如斯。“全家占江驿,绝境天为破。饥贫相乘除,未见可吊贺”,“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他的心境状态,可谓一度低迷不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与服务| 支付中心| 法律声明| 商务洽谈| 意见反馈| 隐私保护| 招聘信息|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人民艺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art-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