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贤近儒眼中书画会通的发端与关窍
人民书画网
2021-11-16 08:59:37
阅读:次
核心提示:
历代我国画名家中不乏书法圣手:或如顾恺之“亦善书”“时人号为三绝”,或如李思训“笔格遒劲”“书画称一时之妙”,或如甘风子“细笔作人物头面”“放笔如草书法”,开适意人物画先河,再如《历代名画记》中标出59人均为善书画家,及至现代,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等皆书画兼善。
“书画同源”可谓我国古典艺术最为出名的理论出题。从理论上研讨“书画同源”现象始于唐人张彦远:“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六合圣人之意也”“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又《周官》教国子以六书,其三曰象形,则画之意也。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宋代《宣和画谱》继承其说,明人何良俊进一步剖析,嗣后,“书画同源”说便广为流播,“书画同源”之辩渐成气势。与之相伴,我国画和书法的会通也一贯为历代书画论家津津有味,演成古今书画美学研讨的一大焦点。
察考我国书画史可知,书画会通超卓体现于文人画之中,涵括书通于画、画通于书两端;既立足于“书画同源”说之上,又筑根据“书离于画”“画异于书”的“书画殊途”之上。但无论是“同源”仍是“殊途”,“象形”乃会通之源早已成为一起:古今诸贤皆论及造字、书法、绘画造型的象形特质;象形是古贤近儒眼中书画会通的发端与关窍。